林昭然只觉匪夷所思——不,该说是叹为观止。
「课业典籍你总该读过,」他忍不住指出,「否则岂能门门甲等?」
「我又没说完全不看书,」张明远振袖反驳,「只是能免则免罢了。况且我素来擅于观摩领悟。」
此言倒与林昭然截然相反——他向来需先研读经义,方能事半功倍。
虽说修士厌读实乃大忌,但转念一想,张明远确有所成。
何况天衍阁藏书楼中本就没有多少凶险术法,若求高深秘术,此处确实用处有限。
「所以你专寻名师指点?」林昭然猜测,「不过一月之期,如何说动那些大家倾囊相授?寻常不都需数年考察?」
「寻常确是如此,」张明远忽露傲色:
「可你莫忘了,我乃张氏独苗。多少名宿抢着要收我为徒?往往只需亮明身份,他们便趋之若鹜。」
林昭然强压下心头翻涌的妒意。
张明远不过是善用自身优势罢了,换作是他亦会如此。
可这仍令他想起林昭明与林昭武——那两位兄长总能轻易获得师长青睐,而自己却屡屡碰壁。
父母总说这是因他不够圆融,若肯多些礼数、多些逢迎……
但在他眼中,兄长们额上仿佛烙着唯有修士能见的隐纹,注定比他更受眷顾。
不过张明远终非他那两位兄长,不该成为他宣泄郁愤的对象。
「倒是便宜。」林昭然勉强扯出个笑容。张明远浑然未觉。
抛开私心,他愈发怀疑自己先前的判断——张明远当真如他一般是误入回溯的局外人?
此人气海之阔堪称同辈翘楚,身为世家独苗享尽便利却无父母管束,兼之八面玲珑,连高阶术士都愿倾囊相授。
虽非纨绔子弟,但这份天时地利……未免太过恰到好处。
正因如此,纵使张明远看似推心置腹,林昭然始终如芒在背。
至少此刻,他决不会透露自己同为局外人的身份。
眼下他最大的优势,便是张明远这场棋局中多出的变数。
这步暗棋,他定要物尽其用。
无论张明远背后藏着何等势力,林昭然都无意过早暴露自己。
-----------------
「坐吧。」云墨心轻拂袖袍,「我早料到你会上门。」
「您早知?」林昭然微怔。
「自然。」她眼含揶揄,「寻常弟子受赵虚明指点一回,便要哭喊着换师。你能熬过两回,倒算沉得住气。」
「原来如此。」他嘴角微抽。
「不过眼下不便更换导师,」云墨心指尖轻点茶盏,「恐怕你还得再忍忍。」
「弟子早有所料。」林昭然淡然道——答案与上次回溯时别无二致。「此番前来,另有所求。」
「哦?」她黛眉微挑。
「既然赵长老只肯教授基础三式,」他正襟危坐,「晚辈欲自行参悟,还望前辈指点迷津——该从何处着手,又需注意哪些关隘。」
云墨心长叹:「修行之道岂有定法?否则学阁何必设师承之制。」见少年神色执着,终是松口:「罢了,且说说你基础三式练得如何?」
「若问寻常教习,皆言已臻纯熟。」林昭然苦笑,「但赵长老总说......」
他模仿着老顽固的腔调:「『简直辱没修真界颜面!』」
云墨心轻嗤一声,竟是将毛笔递到他手中——而非如赵虚明那般劈面掷来。
能与通情达理的师长交谈,实乃快事……
「御起它。」她道。
话音未落,那毛笔已在林昭然掌心上方悬旋如飞。
「竟已掌握悬物旋舞?」云墨心眸中闪过赞许,「赵长老想必欣慰非常。」——才怪。「可会其他变式?」
「不会。」林昭然苦笑,「莫非此乃常规课业?」
「虽非赵长老那般教法,」她颔首,「但多数导师确会以基础三式变体锤炼弟子真元。」
「共有多少变式?」
「少说数千。」云墨心之言印证了他的猜测,「不过寻常弟子三年内能习得六式便算不错。接着——」
她将一册厚重典籍推来。
林昭然翻阅时,只见其中详载十五种「精妙变式」,每式基础术法各录五变。
「前辈莫非要我尽数参透?」林昭然扶额长叹。
云墨心闻言失笑:「你这孩子倒会异想天开。方才不是说寻常弟子一年不过习得六式?真要学完这册,怕是你都该从天衍阁毕业了。」
她指尖轻叩书封,「自然,学与不学全在你自己。」
「一年六式么......」林昭然眸中精光一闪,「若晚辈能在一月之内尽数掌握这十五变式呢?」
云墨心怔了怔,倏然笑得前仰后合,半晌才拭泪道:「好个狂妄的小子!若你真能做到,我现在就破了规矩收你为徒。」
她忽然正色,「这等旷世奇才,任谁都不会错过。不过......」意味深长地拖长语调,「我劝你还是莫要做这痴想。」
林昭然嘴角勾起一抹狷狂笑意。
自然,此番回溯断无可能尽数掌握十五变式——但这并非关键。
既知此册藏于学阁书楼,下回回溯时自可取来研习。
届时莫说区区一月,便是穷年累月亦无不可。
说不定练成之后,连赵虚明那老顽固都会对他刮目相看。
细览之下,这典籍倒真别具匠心。
不仅详解每式要诀,更阐明创术初衷,连基础三式的本源之理都剖析得明明白白。
林昭然先将各变式粗览一遍,方从头细读。
令物生光、凌空悬浮、燃起火焰……这些不过是真元运转的粗浅应用。
譬如御物术,无非掌心发出斥力,实乃最简单的术法之一。
修真界类似的基础术法何止三种,但唯此三式被列为必修——因其乃万千术法共通的根基。
而书中所谓「变式」,实则已是「进阶之术」。
虽云墨心与典籍皆以「变式」相称,林昭然却觉更似「升阶」之法。
譬如那「笔旋之术」——典籍中称之为「悬针回风式」。
较之基础御物术已非同日而语。
不仅要维持悬空之力,更需分心操控旋转之势,实为锤炼修士「分心二用」之妙法。
虽与赵虚明评判相左,但典籍所载标准印证了林昭然的想法——「笔旋之术」确已纯熟。
于是他转而钻研其余四式御物变体,欲择其易者先行。
细读方知,这五变式不仅难度递进,更是环环相扣。
「垂云式」需先以吸力令物件附于掌心,再转腕为立掌之势,最后令物件悬垂不坠。
吸附之法林昭然早会,但要物件离掌不落,须得同时维持吸斥二力平衡。
若非先习得「笔旋之术」的分心之能,怕是终生难成。
继而「定空式」更需器物悬停原处,任尔手掌移形换位。
此式虽借「垂云式」的平衡之道,却要随势而变,时刻调节两力强弱。
如是层层递进。
既知修习顺序,林昭然便从「垂云式」着手。
只可惜此番回溯时日无多——
夏祭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