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飞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米飞小说网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69章 广陵屠城血成河 怀文直谏心未折

第69章 广陵屠城血成河 怀文直谏心未折

    宋主为了激励士气,颁发金章两枚,派专人送到前线。


    一枚金章封赏竟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这是悬赏给能擒获叛军首领诞的人;


    另一枚则封赏建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这是给第一个攻入敌城的勇士。


    同时,宋主还命令大将庆之预先设置好三座烽火台,规定举一烽表示攻克外城,举两烽表示攻克内城,举三烽则表示已经擒获诞。


    庆之接到命令后,立即着手准备。


    这时,宋主又派屯骑校尉谭金和前虎贲中郎将郑景玄,率领羽林军前来增援,催促庆之尽快攻下广陵。


    庆之站在营帐外,望着连绵不绝的夏雨,眉头紧锁。


    这雨下得真不是时候,进攻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雨幕中,广陵城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城墙上的守军也显得格外沉寂。


    但庆之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战斗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这雨何时能停啊?”一名士兵抱怨道。


    “别急,等雨一停,咱们就让他们瞧瞧咱们的厉害!”庆之坚定地说。


    然而,雨似乎并没有要停的意思,连续下了好几天。


    军营里开始有人焦急起来,毕竟军粮有限,长时间耗下去可不是办法。


    终于,天空开始放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


    宋主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太史择日,准备亲自渡江征讨。


    太傅义恭一听,急忙进宫劝阻。


    “陛下,亲征之事需慎重考虑啊!


    如今庆之大军已在广陵城下,只需再给他们一些时间,定能破城擒敌。”义恭恳切地说。


    宋主听了义恭的话,觉得有道理,便打消了亲征的念头。


    但心中的焦虑并未完全消散,于是派御史前去弹劾庆之,并将弹劾的奏章寄到行营,让庆之自己反省。


    庆之接到奏章后,心中一阵苦笑。


    他知道,这是宋主在催他加快进攻节奏。


    但他也明白,战争不是儿戏,不能急于求成。


    “将军,这御史弹劾咱们,是不是想逼咱们造反啊?”一名将领愤愤不平地说。


    “别胡说!陛下只是心急而已,咱们要更加努力战斗,证明自己的清白。”


    庆之严肃地说。


    于是,庆之更加督促激励各路军队,准备再次发动进攻。


    城内的诞也感受到了压力,他屡次出战都惨遭失败,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这天,庆之召集诸将开会,商讨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诸位,现在是我们发起总攻的时候了!


    诞已经走投无路,我们只要再努把力,就能攻下广陵!”庆之慷慨激昂地说。


    “将军说得对!咱们已经等太久了,是时候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厉害!”一名将领响应道。


    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庆之下令全军准备进攻。


    城内的诞得知庆之即将发动总攻的消息后,更加慌乱不已。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严阵以待的宋军,心中充满了绝望。


    “将军,咱们怎么办?再这样下去,咱们可就真的要完蛋了!”一名副将焦急地说。


    “我……我也不知道啊!”诞无奈地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报告:“将军,不好了!


    有几个将领带着士兵逃出去了!”


    诞一听,顿时大惊失色。


    他连忙跑到城墙边一看,只见几个将领正带着一群士兵翻过城墙,向宋军投降。


    记室参军贺弼,是个耿直忠心的人。


    他曾一次又一次地劝谏诞,希望他能迷途知返。


    可诞就像是被迷了心窍,硬是一点儿也听不进去。


    眼看诞叛乱的路越走越远,贺弼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有人看不下去了,悄悄劝贺弼:“老贺啊,你看这事儿明摆着没希望了,还不如早点儿抽身,别在这儿耗着了。”


    贺弼一听,眉头一皱,坚定地说:“叛君那是不忠,背主那是不义,我贺弼宁死也不能做这种不忠不义之人!


    我只有一死,才能表明我的心迹!”


    说完,他毅然决然地拿起药瓶,一饮而尽,就这样悲壮地自杀了。


    贺弼这一死,可把参军何康之等人震住了。


    他们心想,贺弼这么忠心耿耿的人都落得如此下场,咱们还在这儿干啥呢?


    于是,何康之等人一合计,决定斩关出降,投奔正道去了。


    诞一听何康之等人降了,气得直跳脚。


    他为了泄愤,竟然把何康之的母亲给拘了起来,缚在城楼上,连口饭都不给吃,连口水都不给喝。


    那老太太又饿又渴,哭得撕心裂肺,喊得惊天动地,就这样在城楼上熬了数日,最后活活饿死了。


    你说这诞,自己都快要死到临头了,还这么残忍,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再说那边,大将军庆之亲自带着兵马,冒着箭雨石块,勇猛地攻打外城。


    外城一破,庆之乘势进军,直逼内城。


    诞一看大势已去,吓得跟丢了魂似的,拉着申灵赐就往后园跑,想找个地儿躲起来。


    可他们哪跑得掉啊,庆之的裨将沈胤之等人紧追不舍,就像猎狗追兔子一样。


    追啊追,终于在后园里追上了诞和申灵赐。


    沈胤之二话不说,举刀就砍,一刀砍在诞的脸上。


    诞疼得嗷嗷叫,脚下一滑,扑通一声就掉进了水里。


    官军们哪肯放过他,纷纷下水去捞,把他从水里拽了出来。


    诞被拽上岸来,一脸狼狈,早就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


    庆之一挥手,下令把诞枭首示众,然后送往京城。


    这时候,诞的母亲殷修华和他的妻子徐氏还在镇上呢。


    殷修华啊,那可是宫里的女嫔,本来享着清福呢,结果因为诞的叛乱,落得个如此下场。


    徐氏呢,更是个苦命人,跟着诞没享过一天福,现在却要陪他一起受死。


    她们俩一听诞被杀了,心里都明白,自己的死期也到了。


    殷修华看着徐氏,眼里满是哀怨和无奈。


    徐氏也看着殷修华,两人相视无言,心中却都明白对方的心思。


    最后,她们俩一合计,既然活不成了,那就一起死吧,也算是个伴儿。


    于是,她们俩手拉着手,一起自尽了。


    除了殷修华和徐氏,镇里还有好多跟着诞的人呢。


    他们有的是被逼无奈,有的是被蒙蔽了双眼,现在一看诞死了,都知道自己没什么好下场了。


    有的吓得瑟瑟发抖,有的哭得死去活来。


    但最后啊,大多都难免一死。


    有的被官军杀了,有的自己抹了脖子,有的投了河,总之死伤惨重。


    庆之连续点燃了三座烽火台,向都城报捷。


    都城宣阳门前,宋主站在门楼上,周围的人群纷纷高呼“万岁”,一片欢腾。


    唯独侍中蔡兴宗站在一旁,沉默不语,脸上没有一丝喜悦。


    宋主转头看向蔡兴宗,好奇地问:“大家都这么高兴,你怎么一个人不喊万岁呢?”


    蔡兴宗一脸严肃,回答说:“陛下,今天这种时候,您应该流着泪去惩治罪人,怎么能让大家喊万岁呢?”


    宋主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心里很不高兴。


    接着,他传令到前线,命令屠杀广陵城里的百姓。


    沈庆之一听就急了,赶紧上奏劝阻:“陛下,五尺以下的人,都是些孩子和老人。


    他们无辜啊,能不能饶他们一命?”


    宋主想了想,勉强同意了沈庆之的请求。


    但壮年男子还是都被杀了,妇女则被当作军赏分给了士兵。


    那些老百姓,何罪之有,却遭到了如此残酷的对待!


    更可怕的是,还有个杀人不眨眼的宗越,在刑场监督行刑。


    他手段极其残忍,有的犯人被剖开肚子、挖出眼睛,有的被鞭打脸庞、抽打腹部,先让他们血肉模糊,然后再砍下头颅。


    总共三千多颗人头,按照诏令被堆放在石头城南岸,筑成了一座京观。


    说到诞的儿子景粹,他原本被黄门吕昙济偷偷带出城,藏在民间。


    可是没过几天,还是被找到了,当然也难逃一死,被处斩了。


    临川内史羊璿,他和诞平时关系挺好,这次也因为牵连被杀了。


    还有山阳内史梁旷,他家在广陵,因为没响应诞的召唤,全家人都被杀了。


    不过,梁旷这回却因祸得福,被任命为后将军。


    这时,有人小声议论起来:“这世事真是无常啊,梁旷全家遭难,自己却升了官。”


    再说刘琨之,他在这乱局中却得到了提拔,被升为黄门侍郎。


    沈庆之打了胜仗,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京城。


    皇帝一高兴,论功行赏,各有各的份儿,还特别下诏书,提拔沈庆之做了司空,还让他管着南兖州的事儿。


    可沈庆之刚接手新职位没多久,就又想退休了,他还把司空的头衔让给了柳元景。


    之后,沈庆之就带着一家老小,搬到了娄湖边上,开垦了大片田地,日子过得悠哉游哉。


    他家里养着几十个歌姬妾侍,奴仆更是上千。


    除了逢年过节要去朝拜皇帝,其他时候,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想着做个像陶朱公那样的隐士富翁。


    哎,要是他真的能放下一切,与世无争,哪会有后来的灾祸呢?


    再说颜竣,他因为辅佐皇帝有功,被封为丹阳令。


    那日子过得是富贵双全,风光无限,走到哪儿都惹人羡慕。


    可他老爸颜延之,却还是穿着粗布衣裳,住在茅草屋里,一副书生的老样子。


    有一天,颜延之骑着头瘦驴,拉着辆破车,慢悠悠地到郊外去溜达。


    刚巧碰上颜竣骑着高头大马,前呼后拥地走过来,那排场大得很。


    颜延之赶紧躲到路边,让儿子先过。


    等颜延之走到颜竣的官署,进去就板着脸对颜竣说:“我这辈子最不喜欢见那些大官儿,没想到今天却见到了你!”


    颜竣听了,也没往心里去,照样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座华丽的房子。


    颜延之看不下去了,又劝他说:“儿啊,你得做个好人,别让后人笑话你。”


    颜竣还是不当回事儿,生活习惯也越来越懒散。


    有一天,他睡到太阳老高了还不起床,外面宾客都已经挤满了门,他还在屋里头窝着呢。


    那天早上,颜竣的府邸外头,早就围满了前来拜访的宾客。


    有的是来求官的,有的是来攀关系的,还有的是来谈事情的。


    可颜竣呢,就像个没事人一样,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连个人影都不见。


    延之走上前去,严厉地斥责道:“你从卑微的粪土之中,一跃而上了云霄,却这么快就变得骄傲又懒惰,这样怎么能长久呢?”


    延之一辈子,说实话,品行上没啥特别值得称赞的,但他教育儿子的那几句话,还真是治家的金玉良言。


    没过多久,延之就因病去世了。


    他的儿子竣正沉浸在丧父之痛中,按照规矩要守孝三年,可才过了一个月,朝廷就急着让他起来当右将军,还继续管着丹阳尹的事儿。


    这宋主啊,生活奢侈,又放纵自己,颜竣想挣个好名声,就经常直言进谏。


    结果呢,宋主心里暗暗地恨上了他。


    自己都不正,怎么能去纠正君王呢?


    颜竣看自己的建议大多不被采纳,心里也明白了,就请求外调,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朝廷也顺了他的意,下诏让他去当东扬州刺史。


    颜竣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失宠了,心里开始害怕起来。


    没过多久,颜竣的母亲也去世了。


    他送完葬回到都城,没想到却被仇家盯上了,诬告他心怀不满,还到处诽谤。


    宋主一听,二话不说,就把颜竣牵扯进了诞的案子,硬说他和诞是一伙的,还逼他自杀。


    颜竣的老婆孩子也被发配到了交州。


    更狠的是,宋主还悄悄吩咐押解的官吏,把颜竣家的男丁都淹死在江里。


    延之之前说的话,竟然一一应验了。


    这人啊,功成名就之后不退下来,往往就会招来祸事。


    再说这庐陵内史周朗,他是个直肠子。


    每次上书说事儿,都是直截了当,一点也不拐弯抹角。


    这天,他又上书了,书里的内容,还是那么尖锐直接。


    宋王一看,气得猛地站了起来,大喊道:“来人啊!把这个周朗给我抓起来,送到宁州去!”


    手下们一听,哪敢怠慢,立马就把周朗给绑了,押着他往宁州走。


    这一路上,周朗心里明白,自己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心想:“我说的都是实话,都是为了国家好,就算死了,我也问心无愧!”


    走到半路上,宋王的命令又到了,说是就地把周朗给杀了。


    押解的官吏一听,心里也犯嘀咕。


    但君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就这样,周朗被押到路边,一刀就给杀了。


    大明五年,雍州那边可不太平,刺史海陵王休茂又琢磨着要闹事。


    这休茂啊,是宋主的第十四个弟弟,他哥哥浑之前已经被诛杀了。


    休茂接了哥哥的班,成了雍州刺史。


    司马庾深之被派去帮休茂打理州事。


    因为休茂年纪轻,庾深之就没让他一个人做主。


    这府里有个吏员叫张伯超,特别得休茂的宠。


    张伯超这家伙,仗着休茂的势,胡作非为,啥坏事都敢干。


    有一次,庾深之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呵斥了他几句。


    张伯超心里那个恨啊,就撺掇休茂:“大王,庾深之这老家伙太不给你面子了,咱们干脆把他做了,然后起兵造反,怎么样?”


    休茂一听,心动了。


    但这事儿还没成,休茂就完蛋了。


    原来,参军尹玄度早就察觉到不对劲,他悄悄联系了一帮壮士,趁着夜色突袭休茂。


    休茂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尹玄度给擒住了。


    尹玄度手起刀落,休茂的脑袋就搬了家,随后被送到了建康。


    休茂的老妈蔡美人,也跟着遭了殃。


    这事儿一出,朝廷里那是炸开了锅。


    义恭趁机进位太宰。


    他琢磨着宋主的心思,就把竟陵、海陵这些事儿拿出来说事。


    他建议限制诸王的权力,别让他们再出任边州刺史了,还得断绝宾客往来,禁止他们私藏甲兵。


    宋主一听,觉得挺有道理,就打算准奏。


    可侍中沈怀文不干了。


    他坚决反对这个提议,一番直言直语,说得宋主也犹豫了。


    最后,这事儿就被搁置了。但宋主心里还是不太痛快。


    沈怀文这个人啊,跟颜竣、周朗关系特别好。


    颜竣、周朗之前因为直言进谏被诛杀了,现在只剩下沈怀文还敢说实话。


    有一次,宋主把沈怀文叫来聊天,说道:“怀文啊,你看颜竣,要是他知道自己有今天,还敢不敢跟朕那么多嘴?”


    沈怀文一听,心里那个五味杂陈啊。


    他想了想,还是没说话。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异世邪君 九鼎记 酒神(阴阳冕) 武神 长生界 无上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