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飞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米飞小说网 > 人道永昌 > 第四百二十七章 釜底抽薪

第四百二十七章 釜底抽薪

    急速产生的强大风阻,被大毛笼罩着庞大身躯的锥形流线法力罡气从中破开,化作狂风自它身躯四周掠过,既未影响到它的急速,也未影响到端坐在它背上的陈胜。


    陈胜双目微避,一手按剑正襟危坐,一袭只有朝中朝会或盛大庆典之时,才会穿戴的黑底红边上绣七条暗金五爪神龙的宽大衮服,在习习清风之中衣袂飘荡,若从远处望去,就如同一朵盛放的瑰丽牡丹!


    他看似是在闭目小憩,但按剑之手,一根修长有力的食指却在轻轻叩击泰阿剑剑格。


    从金陵城水陆道场工地回转至今,不过一个多时辰。


    但陈胜心中,却已经将此事的前因后果,复盘得七七八八了。


    要说此事的起因,还得是在孔圣人身上……


    孔圣人积蓄人道气运,冲击人皇至境,行至荆州零陵,不知是气运交感还是恰逢其会,“仁德始祖”帝舜陵出世,孔圣人入内增补儒家仁之道,陷入闭关入定的状态之中。


    孔圣人乃当世唯一的人道圣人,他这一闭关,九州人族的顶层力量当即就缺了一根顶梁柱!


    当然,这并不是说以孔圣人为首的的那一票亚圣,比如陈胜知道的鬼谷子、庄子、孙子、孟子等等百家亚圣,就不强。


    亚圣境也非常强力!


    想当初,区区一个武墨修意,就敢脸朝天,拿俩鼻孔看他陈胜,视他麾下千军万马如物。


    但当下九州外有四邻蛮夷图谋不轨、内有群雄逐鹿图谋大统,可谓是乱成了一锅粥……


    这种节骨眼下,缺了孔圣人这位挑大梁的人道圣人,诸位亚圣还真就有点顶不住压力。


    证据就是庄老夫子频频出现在帝舜陵附近。


    无论他老人家是去求援。


    还是去护卫闭关之中的孔圣人。


    都足见他们的战力,已经捉襟见肘……


    而他们这一捉襟见肘,问题就来了。


    原本不应该这么早就倾泻到陈胜身上的高层力量,如今终于有心、有力、有胆,来谋划算计他这个风头正劲的汉王了!


    至于为什么要算计他?


    那当然是因为他陈胜,挡了太多人的路!


    无论任何人。


    无论是想要图谋九州十二域。


    还是想图谋九州数千万炎黄子孙之昌盛人道气运。


    都必然要在九州内部落子……


    然而很不巧的是。


    无论是北方妖族、犬戎、百越的路。


    还是张良、嬴政、刘邦、韩信等人的路。


    都被他大汉一朝给镇压了!


    就当前的形式而言,只要他大汉不倒,无有一人能越过他大汉,染指九州!


    至于大汉……


    陈胜身为汉王,他当然能确定,他大汉无有任何人落子,也不是任何人、任何势力的附庸!


    哪怕是孔圣人、庄老夫子他们,也仅仅是因为大家乃是同道中人,相互扶持、各司其职而已。


    甚至连孔圣人意图化名入大汉为汉臣,都被陈胜给拒绝了!


    挡了这么多人的路,又不属于任何一系,挡风遮雨的顶层大老还闭关了,当前还兴师动众双线作战……


    不算计你大汉算计谁?


    不算计你陈胜算计谁?


    于是乎,就先有了道门黄石公,以他遗留在陈县陈家大院的发肤,勾连汉王宫之残余气韵,算计他之事。


    就这事儿,若是孔圣人还在汉地内行走,再借他黄石公俩胆,他敢胡来?


    真当孔圣人是靠礼乐游历九州,教化众生的?


    什么?


    不怕孔圣人秋后算账?


    倘若是真叫那道门黄石公把事给做成了,就算孔圣人出关秋后算账,活活把黄石公千刀万剐、大卸八块、挫骨扬灰……于九州大势又有何益?


    有道是:时来天地皆用力,势去英雄不自由。


    若真是红衣军大败,九州豪杰群起伐汉,陈胜就算自信能撑住,一统九州之事,也得往后顺延十数年起!


    十数年的波谲云诡,已足够诞生无数变数!


    西方教那些秃驴,算计他那可怜的老父亲陈守,也是这么一回事。


    进,可逼他陈胜承认他西方教在九州的地位。


    退,可逼他陈胜默许他们在九州传道的资格。


    毕竟父为子纲,谁能逆反自己的生身父亲呢?


    或许有这种一百斤重,八十斤都是反骨的狼灭。


    至少陈胜做不到。


    面对陈守他做不到。


    至于为何能算计到他那可怜的老父亲……


    陈胜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原因。


    大汉朝中诸文臣武将,私下里都称呼他那可怜的老父亲为“始祖大人”。


    既不是“始祖陛下”。


    也不是“始祖殿下”。


    而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大人”。


    为何如此?


    却是因为陈胜未曾正式颁布王令,敕封陈守为汉始祖。


    而陈胜之所以未敕封陈守为汉始祖,原因有二。


    其一,他走的乃是上古人皇时代的九七人王之路,乃是真正的人道君王。


    上古时期,莫说是人王,纵然是三皇五帝,都不曾追封过父系为人族君王。


    追封父系为天子的做法,乃是自刘邦始,也只有他这位布衣天子有需要册封父系的需要。


    除他之外,无论是始皇帝,还是周文王、商汤、夏启,都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他们的父系,即便不是君王,也是诸侯王。


    而刘邦既不是九九人皇至尊,也不是九七人王之尊,而是自降了位格的九五之尊天之子。


    所以有些事,刘邦做得,陈胜不一定做得……


    其二,陈胜本心里,其实也不太愿敕封出一个庞大的陈姓王族来。


    自他自封为王始,他就一直都在极力将公权与个人生活分割开来。


    汉王是陈胜。


    但陈胜却并不只是汉王。


    他还想做自家大姐的良人,做陈家的大郎。


    甚至某日一朝兴起,他还想脱下汉王衮服,做个背包客游历九州。


    那才是他想要的活法……


    而一旦敕封出庞大的陈姓王族,他与他老陈家,便真正与汉王之位捆绑瓷实,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有道是:自古天家多无情,皇家王族父子相残、手足相残的悲剧,屡见不鲜。


    且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你文治武功旷古绝今,也决计造不出万世不移之基。


    是以,陈胜并不想自己被汉王之位捆绑到死。


    也不想自己的子子孙孙,代代都被这一尊王位给玩死……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那就是:‘你陈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家老小无论有无功勋都封了王、列了侯,那我们这些为了大汉基业南征北战、血洒疆场的功臣,你陈胜封还是不封?’


    不封,有功之臣没法交代,百万汉军将士也没法儿交代。


    封了,他大汉自起家开始便深入人心的那一句“王侯将行宁有种乎”,立时就成了婊子立的牌坊,有功之臣们倒是交代得过去了,但百万汉军将士那里更交代不过去了,等于就是他们打生打死的将旧有的利益集团拉下宝座,接着自己一屁股坐上去……


    当然,若是陈胜铁了心的既要婊子还要立牌坊,他也不是玩儿不转。


    但他是真的不愿那样做。


    那么多血热忠诚的好儿郎,就因为他陈胜一句话,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战场,百战凋零、直死不悔!


    他陈胜真的能昧着良心,黑了最终的胜利果实?


    他昧不下这个良心。


    他也不愿意自己昧这个良心!


    大汉走到今天这一步,距离一统九州,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往后的路到底该怎么走,陈胜心头已经有些想法,但他还未能彻底拿定主意。


    反正对于自家人的敕封,他一直都是能拖一日就拖一日,拖到他清楚的哪一天再说……


    当前,陈家人中唯有赵清,乃是他正式敕封的汉王少君。


    这他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哪怕是他前世,不还有啥第一夫人吗?


    再者说,他就敕封了一个,又不是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朝堂之上,那个文臣武将的妻妾不比他陈胜多?


    最过分的就是陈风那个夯货,娶就娶了,还时常跑他老子哪儿给他上眼药,简直就是白疼那夯货一场!


    话归正题,名正言顺……真的很重要!


    想当初陈胜自己,在没有正式称王之前,都不得王号。


    他那可怜的老父亲既没有正式敕封,自然也就算不得整整的汉始祖。


    既不是真正的汉始祖,自然也就没有君王气数,无论是人皇气、天子气,还是王侯命格,他都没有。


    而以陈守当前在大汉朝中的官位,他所能得到的大汉国运庇护,也并不多,甚至连一郡郡守都及不上。


    顶多,也只能得到一些他人皇气顺着血脉上朔的余阴庇护。


    那点人皇气,对于不懂得操控人皇气的人来说,或许也就和热武器战争时代,士兵穿了一件防弹衣近似。


    效果有,但并不大……


    至少,肯定防不住宗师以上的大老级人物算计。


    更何况,西方教算计他那可怜的老父亲的招数,根本就算不得攻击,能不能引动人皇气护体都还两说。


    陈胜估摸着,那也就是幻术一流的取巧小花招,也就能骗骗他那可怜的老父亲这种不知西方教根底的老实人……


    否则,他们若真有可以硬刚人皇气的招数,那还找他那可怜的老父亲作甚?


    直接对他陈胜下手,岂不是一步到位、药到病除?


    正因为他们奈何不了他陈胜,所以只能对他那可怜的老父亲下手,将他那老实巴交的老父亲,活生生逼成那副老实人要干大事的暴走模样……


    陈胜真没和自己那可怜的老父亲动气。


    老小孩、老小孩,顺着他性子,哄一哄就得了。


    自他起事这么多年,他那老父亲可以说是事事都为他着想、处处都为他考虑。


    当年他谋夺了陈郡郡守之位时,老父亲就为了助他竖立威信,不声不响的陈家大院搬到了蟠龙寨去统领红衣军,轻易不回陈县。


    他要出兵助蒙恬的砀山大营抵挡任嚣的徐州黄巾军时,也是他那老父亲自领军出马,征战在外。


    再后来,他自立为王,为了避免他父子俩当着汉廷那一干文臣武将见面,削弱了他的威严,老父亲更是长期领兵驻扎在外,年节之时都不曾回过陈县。


    也就是迁都之后,赵清就怀上了,老父亲才终于肯答应留在金陵,领一个京师卫戍将军的职位,安心等待孙儿降生……


    这么些年,他们父子俩嘴仗是没少打。


    但真正不顾他脸面和感受一意孤行的,有且仅有这一次!


    且这一次,既不是为了权钱,也不是为了脸面,而是为了让他那撒手人寰十六年的亲娘,在九泉之下能得安息。


    就这点小事,若不明内情,横看竖看、仰视俯视,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对他陈胜、能对他大汉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的样子吧?


    毕竟陈胜打压西方教的始末,朝中唯有陈风清楚来龙去脉,其余人等,哪怕是李斯、范增这两大时常掺合大汉百家之事的股肱大臣,都只知道一个大概。


    更何况是从不参加朝会、也不插手朝中任何事务的陈守?


    处于陈守的角度,他或许才是真的不理解,为什么芝麻大点的小事,还是为了你陈胜的亲娘做的这么一丁点小事,你陈胜却不惜当众和我这个当老子的顶牛,也要极力反对!


    这或许就是他那两问的由来。


    为你亲娘做这么大点小事,你陈胜都不愿意,你眼里真的有过这个家吗?


    为你亲娘做这么大点小事,你陈胜都不愿意,你眼里真有我这个老子吗?


    所以陈胜不和自家老子置气。


    争赢了,丢脸的是他们父子。


    争输了,丢脸的还是他们父子。


    这就好比小情侣吵架,吵赢的男生,后来都单身了……


    所以赵清当时一提醒,他麻利儿的就磕头认错了……给自家老子磕头,他不觉得丢人,心头也真不膈应。


    权当哄自家老父亲高兴嘛。


    解决问题?


    他和老父亲争执,本来就解决不了问题。


    就算他当时真的争赢了,回头西方教再给他老父亲上点眼药,保不齐他们父子真会因此反目成仇。


    得多大的缘分,他二人才能相距一个时空,做这一回父子?


    为了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绝了父子之情?


    当真的值得吗?


    不值得!


    大大的不值得!


    连相提并论,都是对他们父子情谊的侮辱!


    所以,金陵这边,只要哄得老父亲高兴就成了。


    至于问题……


    只要杀得九州从此再无秃驴,自然也就没了问题!


    我陈胜是不和自家老子置气。


    但不代表,这口恶气我陈胜就要打落牙齿和血吞!


    不叫你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君王一怒,伏尸百万!


    你们这些秃驴还真以为我这个汉王,是充话费送的!


    ……


    金翅大鹏凋瞬息百里之间。


    陈胜按着剑,一身恐怖杀生剑意,亦是迎风就长,直冲霄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异世邪君 九鼎记 酒神(阴阳冕) 武神 长生界 无上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