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承雨趴在图书馆顶楼的书桌上,铅笔尖在作业本上沙沙作响。她咬着笔帽,看着数学题里的鸡兔同笼问题,忽然想起空间里养的灵泉鸡——那些鸡每只都有六根脚趾,下的蛋比普通鸡蛋大一圈,但爸爸说过,不能告诉任何人。
“小雨,”沈承志(沈明远之子)从书架后探出头,手里拿着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你说空间的萤火虫为什么会发不同颜色的光?”
“嘘——”沈承雨竖起手指,指向窗外的机械鸟,“小声点,‘小翠’在巡逻呢。”她看着仿生鸟振翅掠过树梢,翅膀边缘的荧光条纹与记忆中的灵泉波动频率一致,“爸爸说,那是用萤火虫的基因改良的,能 detecting 异常声音。”
两个孩子的对话被楼下的喧闹声打断。沈明辉站在图书馆前的广场上,微笑着向教育局王局长介绍新成立的“春蚕教育基金会”。红色横幅下,沈承雨和沈承志的全名首次出现在公开场合——“沈承雨”的“雨”取自灵泉润物无声之意,“沈承志”的“志”暗含守护秘密的决心,这些都藏在沈默轩亲自拟定的基金会章程里。
“王局长,”沈明辉递上基金会的财务报表,“首批助学金将资助三十名贫困学生,其中十名定向帮扶西山小学。”他故意将“西山”二字咬得很重,那里是空间入口的所在区域,“助学金的发放由系统随机匹配,确保公平透明。”
王局长翻阅报表,目光停在“财务监督委员会”名单上,其中有三位退休教师和一位工商所干部——全是与沈家有旧的“自己人”。“沈工考虑得很周全,”局长点头,“不过听说你们基金会的办公系统是自制的?”
“是用废旧电脑改装的,”沈明辉笑道,“明志这孩子喜欢捣鼓编程,非要帮忙设计界面。”他指向远处的沈承志,少年正蹲在花坛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复杂的流程图,“小孩子的兴趣,就当是社会实践了。”
事实上,沈承志设计的“助学金分配系统”核心是空间的量子芯片,能在毫秒级完成数据加密和解密。当有陌生ip尝试访问时,系统会自动生成虚假数据,同时向沈明辉的手表发送警报——此刻,他的手表正震动三次,显示有来自县木材厂的ip试图入侵。
“抱歉,”沈明辉对王局长说,“基金会网站可能有黑客攻击,我得去处理一下。志志,跟我来。”
在图书馆地下室的服务器机房里,沈承志熟练地敲击键盘,屏幕上跳出层层代码。“是赵师傅的儿子,”少年指着ip地址,“他在木材厂的电脑上装了黑客工具,估计是想查基金会的资金流向。”
“能反追踪吗?”沈明辉问。
“可以,但要伪装成‘系统漏洞’,”沈承志转动父亲送的齿轮钥匙扣,“我会在他的电脑里植入‘儿童教育网站’的弹窗,让他以为是误操作。”
处理完黑客攻击,沈明辉带着儿子回到广场,正赶上基金会的捐赠仪式。沈承雨站在台上,捧着话筒宣读受助学生名单,声音清脆如灵泉叮咚:“西山小学,陈小花、赵铁柱……”她忽然停顿,目光与台下的沈默轩交汇,后者微微摇头——赵铁柱是沈家的宿敌,绝不能出现在受助名单上。
“抱歉,”沈承雨低头看名单,“是赵铁柱的女儿,赵小花。”她松了口气,想起出门前父亲的叮嘱:“任何与赵铁柱相关的信息,都要额外谨慎。”
仪式结束后,王局长拉着沈默轩走向树林:“老沈啊,县实验小学想申报‘省级重点小学’,但硬件条件……”
“我明白,”沈默轩微笑着递上一个木盒,里面是空间的野山参,“基金会正好有‘校园基建专项基金’,明天我让明辉送份新的图书馆扩建方案过来,顺便把实验室的设备也更新一下。”
“听说你们木材厂的‘仿古松木’不错,”王局长压低声音,“教学楼翻新想用这种木材,你看……”
“没问题,”沈默轩早已准备好伪造的木材供应合同,“但得按‘扶贫项目’走账,木材厂可以给学校打七折。”
两人的对话被沈承雨听见,她扯了扯沈明辉的衣角:“爸爸,王局长说的‘仿古松木’是不是……”
“嘘,”沈明辉摸摸女儿的头,“大人的事,小孩子别问。去帮志志整理捐赠的图书吧,记得检查每本书的扉页。”
图书馆里,沈承雨和沈承志默契地分工:前者用灵泉湿巾擦拭书页,防止虫蛀;后者在每本农业科技书的封底贴上微型芯片,芯片里储存着空间作物的改良数据,只有沈家的阅读器才能解码。
“小雨,”沈承志举起一本《植物栽培学》,“这本书的第37页有空间玉米的种植数据,我们要不要……”
“按爸爸说的,”沈承雨打断他,“数据要分散在不同章节,还要插入错误信息。你看这页,”她指着“玉米亩产千斤”的段落,“实际亩产是三千斤,但要改成‘试验田特例’。”
傍晚,沈家在农场召开例会。沈默轩看着两个孩子认真记录会议内容,欣慰地点头:“承雨和承志已经到了‘观察期’第三年,从明天起,可以参与部分秘密维护工作。”
“真的吗?”沈承雨眼睛一亮,“我可以帮爸爸调试机械鸟了?”
“先从基础学起,”沈明辉递给女儿一个零件盒,“这是‘小翠’的备用翅膀,你要学会用灵泉树脂粘合,不能留下胶水痕迹。”
“还有这个,”沈明远递给儿子一个笔记本,“空间的木材改良日志,用密语记录,每天抄录一页,不能出错。”
夜深了,沈承雨坐在床头,借着灵泉小夜灯的微光拼装机械鸟翅膀。窗外,沈承志正在院子里练习 morse 码,手电筒的光束划过夜空,组成沈家特有的信号——短光代表灵泉,长光代表空间,连起来是“秘密安全”的暗语。
忽然,小夜灯闪烁起来,这是灵泉波动异常的警报。沈承雨迅速将机械鸟藏进衣柜,跑到地下室,看到父亲正在调试灵泉检测仪。
“是县木材厂的检测实验室,”沈明辉皱眉,“他们买了新的光谱分析仪,正在扫描我们的‘仿古松木’样本。”
“那怎么办?”沈承雨握紧小拳头。
“不用担心,”沈明辉打开一个铅盒,里面是用灵泉矿石和普通石英砂混合的“干扰剂”,“志志,去把这个撒在木材厂的通风系统里,检测仪就会显示‘矿物质干扰,数据无效’。”
沈承志点点头,将干扰剂装入玩具水枪,翻墙而出。沈承雨看着哥哥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忽然想起白天在图书馆看到的县志——上面记载着沈家祖上是“隐世匠人”,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传承,早在千年之前就埋下了伏笔。
“爸爸,”她轻声说,“等我长大了,要当最厉害的‘秘密守护者’,像您和爷爷一样。”
沈明辉抱起女儿,看着窗外的星空:“秘密守护者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别人看不见秘密,而是让他们看见却看不懂。就像灵泉在阳光下是水,在月光下是雾,永远有不同的模样。”
凌晨时分,沈承志回来报告任务完成。三个人坐在地窖里,听着空间入口处的苔藓生长声,那是灵泉滋养的声音,也是秘密生长的声音。沈承雨摸着机械鸟的翅膀,感受着灵泉树脂的温润,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比知识更重要——比如守护知识的智慧,和传承智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