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飞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米飞小说网 >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 第54章 过度操劳所致

第54章 过度操劳所致

    这一点自信,他还是有的。


    即便他情绪再差,也绝不会迁怒于标儿!


    “说起来,你刚才不是还提到,咱们家标儿被誉为世间最稳当的储君吗?


    既然如此,那更说明,咱们对他必须更好,绝不能给他带来丝毫压力!”


    对于韩成提到的其他事情,朱元璋大多认同,但若说将来他会给标儿施加巨大心理负担,他对此完全不信。


    韩成望着信心十足的朱元璋,微微摇头说道:“圣上,人心易变,如今您这般想,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是如此。


    的确,您对太子的态度始终未变。


    太子的地位也坚如磐石。


    不过,您未来给太子殿下带来的压力,同样不容小觑。


    回顾历史,在洪武十五年的八月,皇后娘娘离世,那是您人生中一段极其灰暗的日子。


    先是痛失皇长孙,接着不到三个月,又失去了至爱的妻子。


    皇后娘娘对于您的意义,无需多言,您比我更清楚。


    她真的走了,对您的打击究竟有多大,您也心知肚明……”


    顺着韩成的话,朱元璋稍作思量,想到妹妹真的已经离去,此生再难相见,顿时悲从中来。


    妹妹去了,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变得如何。


    “历史上记载,皇后娘娘病逝后,朝中大臣们个个痛哭流涕,甚至比失去亲娘还要伤心。


    并非仅因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备受尊敬,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能约束您这柄锋利宝剑的剑鞘已不存在。


    再无人能够阻止您。


    往后,只要您的杀机再起,许多人恐怕都将难以幸免。”


    听完韩成此言,朱元璋本想辩解说自己杀的都是该死之人。


    可当自己被带入韩成描述的情境,想到妹妹去世后的种种可能,他却怎么也说不出这句话了。


    尽管他可以肯定,自己未来只会针对该死之人,但具体会牵连多少人,他心中毫无把握。


    在治理国家的思想上,你们两人有了不同的见解。


    马皇后去世后,无人能抚慰你的心,致使你杀意渐深。


    性格也日益偏激。


    与太子殿下之间,常有争执。


    记得最激烈的一次,你甚至抽出宝剑,向太子掷去……”


    听到韩成的话,朱元璋自己都震惊了。


    以后的自己竟会如此?


    竟用宝剑掷向标儿?


    这是自己做得出的事吗?


    他下意识地不信。


    但转念一想,若妹妹真的离世,自己又遇上不少贪官污吏,想要对他们施加严厉惩罚时,标儿总是劝阻自己,不让这么做……


    朱元璋确实觉得,自己会生气。


    以自己这种易怒、情绪失控的性格,做出这种事来并非不可能……


    随着韩成的讲述,原本坚定表示自己将来绝不会做韩成所说之事的朱元璋,不再那么有把握了。


    陷入沉默。


    这样看来,标儿英年早逝,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己在这事上的责任也不轻?


    “除了治国理念不同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陛下你废除了丞相。


    太子殿下身为储君,早已协助你处理政务。


    他的角色,虽不是丞相,但实际上与丞相无异。


    大明疆域辽阔,每日发生的事情何其多?


    这非常耗人心力。


    再加上治国理念的冲突,太子后来既劳累又忧虑,精神压力巨大,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韩成的一席话让朱元璋更为沉默。


    “这……这样说来,咱废除丞相还废错了?”


    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让相权不再与皇权抗衡,是朱元璋精心筹划许久才完成的大事,完成后他也十分得意。


    他认为这是个极为英明的决定。


    能让皇权不受约束,相权不能再与皇权争权。


    皇帝不会被架空,不会被蒙蔽,权力得以充分发挥。


    朱元璋觉得自己的这一举措无比伟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何今日,竟也成为了导致自己家族嫡长子亡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难道,这是上苍对自己的惩罚?


    朱元璋从前从未认为废除丞相有何不妥。


    他精力充沛且勤勉至极,视批阅奏折为乐事,只觉皇权得到了极大提升。


    可如今,得知朱标之死与废除丞相有关,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此事。


    莫非,还得恢复那才废止两年的丞相制度不成?


    朱元璋心下如此思量,表情甚是痛苦。


    忽而,他想起韩成曾向他提及明末之事时提到过的内阁。


    心中顿时欢喜,急切地望向韩成道:\"详细说说这内阁!\"


    韩成沉吟片刻道:\"内阁是后世皇帝因精力有限,无法独自应对繁杂政务,从而设立的机构。


    起初,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班子……\"


    \"内阁的理念虽好,但后来内阁首辅权力必定膨胀,甚至可能超越六部。


    所以必须借助其他势力来制衡,这势必引发激烈争斗并消耗大量资源……\"


    听完韩成关于内阁运行机制的解说,朱元璋皱眉说道。


    显而易见,他对这种机构并不完全认可。


    觉得它并非尽善尽美。


    短期内尚可,时间久了容易滋生弊端。


    \"韩成,你来自未来,见识广博,告诉朕,还有没有比内阁更优的体制?\"


    朱元璋注视着韩成问道。


    随着提问增多,他已经毫无顾虑,坦然向韩成请教。


    过去或许还会掩饰或绕弯子,如今则是毫无心理负担。


    在一旁的朱标听到这话,觉得父亲要求太过苛刻。


    在他看来,内阁的设计已然相当精妙。


    内廷外廷相互制约,最大程度保障皇室权益,将决策权归于帝王。


    此设计堪称绝妙。


    要想再寻更胜一筹的机构,谈何容易?


    ------------


    \"还真有一种比内阁更能强化皇权、稳定朝纲的方法。\"


    韩成话音刚落,连朱标都大吃一惊。


    且说,他都觉着自家父皇刚才的要求未免太过苛刻。


    谁能料到,居然还有比内阁更能让皇权巩固的方法啊!


    不仅是朱标,连朱元璋在听了韩成的话后,同样感到震惊。


    别看他刚才主动问韩成,实际上他自己也没想过有什么比内阁更好的方法能维护皇权。


    内阁体制通过宦官互相牵制,虽有许多问题,但在稳固皇权方面却颇为有效。


    至少朱元璋自己思考了许久,短时间内实在想不出比内阁更好的方案。


    他问韩成,不过是想要将事情做到极致完美,完善制度的一种执念罢了。


    并不是真的期望从韩成那里得到一个超越内阁的新方法。


    谁能想到,随便一问,韩成就给他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惊喜!


    “快说说吧!”


    朱元璋注视着韩成催促道。


    此刻的老朱在韩成面前已完全放下了所有矜持。


    一则因为他已经向韩成请教了不少事情;


    二则此事关乎着他标儿的生死!


    韩成提到,朱标的寿命缩短并非因为某些致命疾病,而是由于父亲废除了丞相与中书省,让他过早参与朝政,过度操劳所致。


    如果今后不再让朱标那么忙碌,是不是就能大大减少他英年早逝的风险呢?


    性命攸关,朱元璋哪还顾得上矜持!


    还有什么比儿子的性命更重要?


    看着父子俩热切的眼神,韩成不禁暗暗叹息。


    就知道一旦说起朱标的事,就会没完没了。


    当下也未多加迟疑,继续回答朱元璋的问题。


    他只想尽快结束这场谈话,把这对父子打发走。


    然后立刻着手准备,趁着中秋佳节向宁国公主发起追求。


    “我所说的这个办法,并不是明朝创建的,而是清朝所采用的,不知陛下和殿下是否愿意听听?”


    韩成看向朱元璋与朱标问道。


    他提出这个问题,显然是希望朱元璋和朱标能够因为对清朝的反感而回避此事。一旦知道这个方法是由清朝发明的,他们或许就会直接拒绝。


    韩成马上意识到这一点,这样他就能更迅速地结束这场对话。


    果然,当韩成提到这个方法源于清朝时,朱标立刻皱眉表示反感。他对清朝的行为深恶痛绝,完全不想再听到相关的事情。


    朱元璋同样眉头紧锁,对即将听到的内容感到厌恶。


    “算了,别听了。”


    “你跟我说说吧,我倒是要看看那个**,到底搞出了什么名堂,居然比我们大明的内阁制度还好?”


    朱标和朱元璋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但他们做出的选择却截然相反。


    “父皇,您……”


    朱标惊讶地看着朱元璋,满脸的疑惑。


    朱元璋说道:“很奇怪是不是?”


    朱标用力点头。


    他确实很不解。


    朱元璋继续说道:“一开始韩成提到这东西出自**,我也很厌恶,不想听这些让人不舒服的事。


    但转念一想,既然韩成都说它比我们后来制定的内阁制度好,为什么不听一下呢?


    如果真的有用,我们就拿来使用。


    想想看,用**创造的好东西,帮助我们的大明变得更强大。


    这样不仅能避免其他**崛起威胁我们大明,还能让国家更强盛。


    这不是很有意义吗?”


    听完朱元璋的话,朱标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确实如此!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看,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说到不要脸,自己确实比不上父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异世邪君 九鼎记 酒神(阴阳冕) 武神 长生界 无上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