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飞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米飞小说网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109章 三方统一意见,彼此让步

第109章 三方统一意见,彼此让步

    李承乾摸了摸下巴,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李靖此时已经六十八岁了,按照目前这个时代来说,属于知道自己随时会死的状态,已经是古稀的年龄。


    这样的年纪,按理来说不应该争什么了,更加不至于让自己晚节不保。


    但,李靖不一样。


    在历史上,他还能活十年,差点就活到了八十岁。


    因此,现在的他,绝对没有感觉到自己要不行的程度。


    那他说出这个话来,根本意思会是什么?


    联想到历史上,李靖一辈子的态度,李承乾突然明白了,他这是在自污。


    他要让李承乾看到自己在军方的地位,看到自己的威胁。


    然后,找个理由把他打发了。


    按照他在军方的地位,没有犯什么谋逆之类的大罪,就算是顶撞了李承乾,人头是保得住的。


    应该是他的妻子已经病了,他已经有了归隐的心态。


    但是,走到他这个位置,想要平平安安的退下去,本身也是非常难的。


    如此强势的要求李承乾,可能也是想最后发挥一把余热,让李承乾和百官之间对峙的态度缓和一下,大家都各退一步。


    李靖这人别的不说,对目前往前的兵法,绝对研究的透透的。


    就在此时,程咬金不轻不重的来了一句:“嘿嘿,俺老程觉得,老李说得对!”


    程咬金都出来站台了,剩下的武将们,此起彼伏的赞同声响起。


    意思都是,请监国成全。


    李承乾挑了挑眉,看向文臣这边,问道:“尔等的意思呢?”


    如果是别的皇帝,还会猜忌李靖,会不会是下一个司马懿。


    对李承乾来说,就算李靖是想当司马懿又如何?


    文官这边,本就被刚刚李承乾的话,弄得心中阴沉无比。


    此时有台阶下,又觉得五品以下的副官,似乎也不是不可接受。


    反正又不是女子主政一方,甚至成为朝廷高官。


    在李承乾言明必然要掀翻房顶的前提下,军方这边支持退一步,那就大家都各退一步吧。


    于是,文臣这边也响起此起彼伏的赞同声。


    达成了大方向的意见统一,剩下还不同意的,也就无关紧要了。


    少数人的不同意和阳奉阴违,阻挡不了天下大势。


    军、政和皇帝三方,达成统一意见,朝会的气氛缓和了下来。


    李承乾也心满意足,他并不想让大唐陷入混乱。


    只要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自然就好办了。


    他才二十岁,有的是时间。


    有系统给的丹药,八九十岁肯定是能活到的。


    “李爱卿,下朝之后,去立政殿找孤。”李承乾淡淡道。


    “臣,遵命!”李靖拱手道。


    有些文臣心中已经在暗笑,李靖这下子肯定要被收拾了。


    武将也不全是铁憨憨,心中也在担忧,但又不敢说什么。


    “诸位爱卿,主题说完了。


    孤看时间也不晚,可有日常事务汇报?”李承乾问。


    “臣,民部尚书唐俭有事!”


    唐俭这个摸鱼大王,站了出来。


    “唐爱卿,请说!”李承乾回应道。


    “监国,关于荥阳郑氏,包括其长安各店铺,也包括其族地所在,所有财物刚刚统计完毕,臣本准备在日常朝会的时候汇报。


    除去一些字画古物无法估算准确价值,以及土地港口等实物,其余钱粮加起来的总数,约三百万贯。


    具体钱粮和各方面的奏疏,臣还在书写和统计,一旦全部整理完毕,将上奏于监国。”


    听到这三百万贯的说法,朝堂上响起窃窃私语的声音,李承乾也恍惚了一下。


    贞观十二年的全年税收,也就差点到两千万贯。


    一贯钱,按照目前的粮价来说,足够普通五口之家,活上一年之久。


    虽然别想要太好的生活,但能过得下去。


    如此算下来,单单一个郑家的主脉,居然足有让三百万个家庭勉强活一年的钱粮,这是何等的可怕!


    这还没算其他分支,也没有算广州港,更没有算土地和古物实物的价值。


    富可敌国,真正的富可敌国!


    这一刻,李承乾甚至有种把所有世家屠了的冲动。


    可惜只是冲动,他不能这么做。


    这么做的话,会丧失国家信誉的。


    乱世这么做无可厚非,可现在已经是贞观盛世。


    三百万贯,也足够他把水泥厂初步搞起来了。


    “工部尚书何在?”李承乾问。


    “臣,工部尚书段纶听令!”段纶走出队列。


    “下朝之后,你把工部之中,擅长冶炼,制造,识物三方面的人才,给孤找出来!


    然后,给孤上一份奏疏,言明每个人的擅长和特点,孤要用!”


    “遵监国令!”


    “唐俭,这三百万贯的钱粮,算是额外的,你不要随便动用,孤有一件大事需要钱,很快就会用到。”


    “遵监国令!”


    “好,其余爱卿,可有事要报?”


    “臣,太史令李淳风有言:根据我太史局夜观天象,推测之下发现,今年的冬天可能会格外的寒冷一些,明年早春,关中地区可能会出现局部干旱,请监国早做防备!”


    李承乾点点头,若有所思。


    整个贞观时期,之所以能成就盛世,跟气候是分不开的。


    这个时期,气候都是偏暖的。


    但是气候变暖,不代表冬天就更暖和。


    气温和气候两个词,必须要分开解读,不能一概而论。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气候是整个地域的平均水准,气温是局部的温度。


    对于御寒这方面,李承乾第一个想到棉花。


    “孤约么记得,不知道在哪里听闻过,西域那边有一种作物,其成株之后,开白色花朵,花朵开放之后,犹如白色絮状物聚集。


    南方或称其为白叠子或者桂布,北方或称其为木棉,似乎有种植……


    不知诸位爱卿,可曾听过类似作物?”


    棉花在唐代已经传入,毕竟聚集了那么多外国人。


    但真正的大规模种植,要到大唐后期。


    因为此时虽然已经传入,但多数人还不了解其用途。


    就算有稍微了解,想要明白其特性,从而使用上,还需要时间去酝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异世邪君 九鼎记 酒神(阴阳冕) 武神 长生界 无上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