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飞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米飞小说网 > 隋烽 > 第109章 何人能出使

第109章 何人能出使

    贺若弼今天特意和右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换了一个位置,悄声坐到了最后。


    私纵汉王带兵出城之事,让隋文帝大为恼火,昨日连夜便被召进宫里训斥了一顿,今日这小朝会,他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偏偏隋文帝好似看穿了他的想法,贺若弼还在暗自得意时,隋文帝点到了他的名字。


    “宋国公,你怎么看?”


    “咳……陛……下,臣觉得高尚书和柳尚书说的都对,嘿嘿……”


    贺若弼咧开大嘴谄媚笑道。


    “嗯?”隋文帝一声轻哼,突然睁开眼,眸如寒镜般盯着贺若弼。


    贺若弼心里暗暗叫苦,看来皇帝还在为汉王的事不痛快,眼看插科打浑过不了关,只能正了正神色答话。


    “臣以为,两人说的都对,近些年战事频繁,国力空虚已是事实。草原辽阔,若想一战功成,恐非一朝一夕,但古扎尔此人野心极大,与西突厥也联系甚密,万不可任其坐大。”


    隋文帝仍旧坐在上首,双眸半掩,一言不发。


    老臣都知道,这是皇帝在等你继续说,并且赞同你的观点。


    贺若弼继续说道:“晋王送回来关于如何应对东突厥汗国内乱的奏疏臣也看了,其中不乏有可取之处,不知诸位认为如何?”


    晋王在居延海遇到萧邢后,经过两人一番长谈,将拔也古情况及应对之策一并写成奏疏,派人送回了大兴。


    只是因为当时都兰还堵在五原城外,形势并不明朗,因此也并未引起群臣的重视。


    都兰被阵斩京都库伦,西突厥的葛逻禄部绕行千里驰援古扎尔,突厥内部大乱。这此些都和晋王杨广奏疏中预料的一模一样。


    隋文帝有心采纳晋王奏疏上的意见,但这件事有个最大的麻烦——朝臣的意见。


    原因无它,还是为了储君之事。


    这次对东、西突厥汗国开战,晋王杨广的功劳是有目共睹。


    率一万精骑轻装奔袭上千里,掀了达头的牙帐,不仅缓解了隋国西北的紧张局势,更是让东、西突厥联盟合力进犯的阴谋胎死腹中。


    后来晋王杨广又东出时罗漫山,在库布齐沙漠下毒大败都兰,功绩说是功高震主都不为过。


    眼下东突厥内乱,正是一举解决草原对中原王朝威胁的最好时机。


    可若是隋文帝采用晋王杨广的策略,再派他去解决古扎尔的事,那晋王杨广的声望在朝中必是无人能及,这场战争就成了晋王杨广的个人秀。


    废长立幼的声音定会再次甚嚣尘上。


    所以隋文帝昨夜才会借着训斥贺若弼的由头,将他连夜召进宫里,面授机宜,想借他的口将这个提案说出来,减小太子一派的反对阻力。


    晋王的这个提案以谈为主,许以互市之利;武力震慑为辅。


    所以主持此事的人不仅要能文能武,而且还要有独自决断的权力。


    毕竟拔也古离大兴几千里,局势瞬息万变,若是事事都需要汇报请示,这场谈判便难以有成效。


    朝中能担此重任的人不多。


    首选晋王杨广。


    太子杨勇也勉强可以,但他身为一国储君,自然不能出入险境。


    再就是尚书右仆射杨素,怎奈杨素朝中势大,已隐隐在高颎之上,隋文帝以重臣造反御极,自然不可能让朝中大臣一家独大,这个任务不可能交给杨素。


    尚书左仆射高颎,文武兼备,但他年事已高,再去草原上奔波,隋文帝于心不忍。


    最后是汉王杨谅,武力值爆表,但智谋就相差太远了。


    贺若弼的话一出口,高颎就皱起了眉头,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他,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曲折。


    “那诸位爱卿以为何人能担此大任?”


    阶下的众人闻言神情一震,靠着椅背的脊梁纷纷绷直——今天的重头戏来了!


    隋文帝的话刚落音,一人出列,躬身行礼,朗声道:“臣举荐晋王!”


    说话的是右翊卫大将军宇文述。


    隋文帝叩案几的手一僵,整个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他也没想到第一跳出来的是宇文述。


    宇文述与晋王杨广有私交这事,他早有耳闻。宇文述这人一向低调,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今日却是这般莽撞。


    “臣附议,晋王年富力壮,有勇有谋,可担此大任。”


    内史省的杨约见宇文述开口,也起身赞同。


    杨约是尚书右仆射杨素的胞弟,自然也是晋王一派的坚定支持者,有了宇文述打头阵,他也站出来附和。


    隋文帝还未开口,吏部尚书牛弘一甩袍袖站了出来:“不可!晋王虽善弓马之利,但毕竟年纪尚轻,经验不足,此去草原需因势而为,灵活多变,臣以为还需要派经验老道的人方能担此重任。”


    杨约刚刚落回座位,就听到牛弘跳出来反对,心中颇为不悦,不咸不淡地开口问道:“那牛尚书可有合适人选?”


    牛弘方才见宇文述和杨约两人支持晋王出使,急切之下,只顾出言反对,却没有考虑好合适的人选,被杨约一问倒是失了分寸,显得有几分慌乱迟迟答不上话。


    “陛下,臣愿前往!”


    高颎见牛弘窘态,无奈站了出来。


    “突厥乃我中原大患,如此机遇千载难逢。启民可汗虽说对我朝忠心可嘉,但终归是实力不济,难成气候。


    如奏疏所述,古扎尔可敦此时根基薄弱,正是急寻得外援以图自保之时,若此时施以援手,以重新划分大漠以北为条件,既可以御敌以外,又能为启民可汗取得靠近五原的草场,一举两得……”


    高颎今日不知是来得匆忙还是有意为之,并未着官服,而是穿了一件素青绸长衫。弯腰施礼时,消瘦尽显。


    高颎这几年苍老得厉害,辽东、突厥、吐蕃浑、民变等事他都需要亲力亲为,可以说鞠躬尽瘁。


    哪怕是心如坚石的隋文帝,此时也不禁眼底微湿:“老尚书年事已高,塞外苦寒之地,况且你这身体患有旧疾,朝廷官员三千有余,焉能挑不出一个出使突厥之人?”


    高颎还欲开口争取,却被隋文帝摆手制止。


    本来可选的人就不多,眼下还被分成了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两派。


    太子一派的人,诸如高颎、苏威、张煚、左武卫大将军李彻等人自然不希望晋王一派的人主导这次和突厥的谈判,反之也一样,晋王一派的杨约、宇文述等人也不希望由太子一派的人主导。


    骑墙派如兵部尚书柳述,宋国公贺若弼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隋文帝隐隐有些疲惫。


    他不支持废长立幼,一旦开了这个头,与国与民,都绝不是好事,失了制度的制约,凭本事就可觊觎皇位,以后兄弟相残,国家内乱便是常态。


    但晋王杨广的能力和太子杨勇相较,又让他的内心又充满矛盾。


    废长立幼最大的助力来自独孤皇后,她喜杨广而恶杨勇。


    这一点隋文帝比谁都清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异世邪君 九鼎记 酒神(阴阳冕) 武神 长生界 无上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