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飞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米飞小说网 >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 第146章 帝乙最后的辉煌

第146章 帝乙最后的辉煌

    北宋,


    宋神宗看着天幕,内心中有无限豪情。


    帝乙在这种情况下都能改革。


    他也能成功。


    只要改革成功,他必定在史书上留下赫赫威名,为了这个目标,宋神宗亲热的拉着王安石的手,问道:“爱卿,你自诩为大宋第一法家,精通儒法道诸子百家,一定可以帮助朕改革成功,对吗?”


    王安石的内心的是崩溃的。


    改革,成功?


    以前他觉得很简单,自己为大宋设计的改革之法,只要是颁布,必定会像是商鞅变法一样,让老秦人惊叹不已,然后很多人拥护新法,他就成了商鞅第二。


    可如今,一看到帝乙改革,王安石突然感觉心里不那么瓷实了。


    帝乙每一次改革,都是在进行利益置换。


    这种手段,他真的学不来啊。


    看到了陛下对他殷切的目光,王安石只能硬着头皮,挤出来一个笑容。


    “微臣一定能振兴大宋!”


    王安石看到陛下看他的目光更加的暧昧。


    但他心里却越来越没底了。


    学,赶紧学。


    王安石发誓,一定要趁着新法颁布之前,学到这些人变法的精髓。


    ..........


    天幕中。


    帝乙进行了一场殷商的公务员招聘会。


    在众多小臣中选拔人才。


    “尔等能够打破血脉,打破世袭制,坐上你们先祖永远也坐不上的高位,知道要感谢谁吗?”


    南仲在他们耳边提点。


    一众小臣,立刻跪下:“我等感念大王之恩,此生不忘。”


    帝乙点点头:“废话我也不多说,你们要的权力地位,只有孤能给你们,想清楚自己是什么身份,莫要屁股坐在贵族那里,就算你们跪舔人家,人家也会把你们污秽给丢掉。”


    “因为你们占有了他们子嗣的位置,懂吗?”


    小臣们纷纷点头。


    这点他们怎么可能不清楚,现在他们身上已经打上了帝乙的烙印,其他诸侯肯定不会用的。


    “很好,孤就把你们下派到王畿内,各个诸侯的封地,你们担任内服官吏,帮助诸侯们管理封土,子民,税赋,懂吗?”


    帝乙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是的,小臣怎么用,就是委派成为内服官吏,帮助帝乙对王畿地区进行强而有力的控制!】


    当一众小臣都得到了符合自己的才能的官职后,王畿内的诸侯们日子更难熬了。


    他们总感觉有人在无时无刻的窥视他们。


    这种日子还没有过多久,帝乙的下一次改革又来了。


    一队传令兵,来到了诸侯府邸。


    “大王有令:


    凡是王畿内的诸侯,每隔一段时间,必须集体前往殷商王都,当面向大王汇报封地的治理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人口,耕地,赋税,兵卒,武器,矿藏等等...”


    诸侯们感觉要疯了,他们还需要向帝乙汇报工作?


    到底这封地是他们的,还是商王帝乙的。


    干脆你收回得了。


    【这就是帝乙的这一次改革,他要求,自己能够控制的诸侯,每隔一段时间,都必须给自己汇报工作,方便他掌控诸侯的各种情报,然后呢,就是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做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


    【可以说,帝乙现在已经把诸侯当成朝臣在用了。】


    【看出来了没,这就是商王在加强中央集权。】


    【只要是有作为的君王,不管他是商王,还是周天子,不管当时的社会文化是残暴的人祭文化,还是所谓的开明的周礼,君王一定要集权!】


    【只有集权,才能做大事。】


    【这跟分封这个制度无关,分封有分封的集权办法,郡县有郡县集权的办法,郡县也能搞成了宋朝那样的分权模式。】


    【所以呢,集权是一种思想,一种治国的理念。】


    (好熟悉的感觉啊!)


    (汇报工作,帝乙怕不是穿越过来的吧。)


    (我之前还想着,我要是去了古代,防止大臣们有二心,就每隔一段时间,给他们开一个会,感情殷商就有了这种做法。)


    (我们能想到的路,永远都是老祖宗的套路。)


    (现在还有人吹分权吗?殷商是不是分封制,人家有没有在集权?)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姬周的制度有问题了,分封并不带着分权,只是一些人为了吹姬周,才把分封和分权扯在一起的。)


    .........


    大汉,


    刘邦朝着地上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


    “哪个龟孙说的分封是分权了?”


    “乃公一直坚定不移的执行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乃公用的是分封和郡县并行,可乃公那一件事不是在集权。”


    “有些人啊,就是自己不学无术,硬要给乃公头上泼脏水。”


    “萧何,张良,你们说对不对?”


    这次,没有人跟刘邦唱反调。


    萧何赞同的说:“咱们大汉能够战胜项羽,就是采取了集权制度,项羽才是分权。”


    张良也点点头:“我虽然跟秦始皇有大仇,但不得不承认,集权是正道,分权才是异端。”


    对于集权和分权之争,是从春秋战国,延续到了大秦,最后也波及到了大汉。


    经过了历史的验证之后,九成人都觉得集权是对的,分权是错的。


    错的那个人,坟头的草都好几米高了。


    .......


    大唐,


    李世民手里捏着一本书,名字叫《帝范》


    现在这本书还是只有草稿,并未成书。


    本来,他还觉得自己这书写的很好,可以当成后世帝王的教科书,可是看了天幕之后,李世民感觉这玩意有点烫手啊。


    话说,这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减分项呢。


    ........


    天幕中,


    帝乙的改革还在继续。


    这一次,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农业上。


    一条又一条的水渠被挖通,一个又一个先进的农业知识被传播,他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


    帝乙所控制的地区,粮食产量也在逐渐攀升。


    “这样不够啊!”


    帝乙站在大殿上,他看着舆图,虽然殷商现在对王畿地区的控制加强了,但是,底层的日子还是很难熬。


    他要激发更多的底层力量。


    南仲建议道:“想要底层百姓奴隶爱戴大王,就得降低他们的税赋。”


    帝乙想了想,降低税赋不太可能。


    但,可以推广成汤先祖发明的井田制啊!


    【帝乙时期,井田制在殷商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


    (降低税赋,跟推广井田制有什么关系啊!)


    (搞不懂。)


    (我也看不明白。)


    ............


    大明,


    张居正眸光闪烁。


    作为一个变法大臣,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没有想到,殷商时期,就有人已经看透了土地赋税制度。”


    “可惜,大明的土地赋税我无法全盘推翻,只能改那么一点点。”


    下方,户部的人心惊肉跳,改一点点?


    不,您这个是要人老命。


    您这制度一改下去,很多人都要掉饭碗的。


    可他们只能心里骂一骂,脸上不敢表露分毫。


    ........


    【为什么推广井田制,就是降低税赋呢?】


    【这跟生产关系有关了。】


    【在井田制出现之前,奴隶给奴隶主干活,是没有任何酬劳的,因为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这就比如你家狗子拍视频火了,你会给你的狗子发工资吗?最多就是给狗子换一个好一点的狗粮。】


    【但是井田制呢,却又有了新的突破。】


    【井田制把田地分成了一个九宫格,中间是公田,周围八块是私田,虽然说,这私田的所有权还是奴隶主的,但使用权已经让渡给了奴隶。】


    【只要奴隶耕作私田,就能取得一定的收入,这个收入是奴隶自己的。】


    【这就是井田制进步的地方。】


    【这已经形成了租赁土地的雏形。】


    【正因为这点进步性,极大的调动了奴隶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多劳多得。】


    【帝乙时期,农业也到了巨大的发展。】


    【后来呢,其他诸侯看到了推广井田制的好处,也有很多诸侯跟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姬昌。】


    (井田制还有这作用?)


    (这应该就是咱们历史学者说,咱们没有跟西方一样,有一个奴隶制社会的原因吧。)


    (井田制这种土地制度,其实是介于奴隶制和封建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制度。)


    ........


    战国。


    秦孝公跟商鞅对坐,他们烹煮羊肉,两人就这么坐在渭水之滨,秦孝公目光灼灼的盯着商鞅。


    “先生说的改革先改土地制度,就是如此?”


    商鞅吃了一口羊肉在,赞叹一声美味,然后重重的点头,起身,看着渭水说: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


    “别看人祭制度,人殉制度,好像说的有多吓人,可是土地制度一个搞不好,死的人,会是人祭人殉的十倍,百倍。”


    “敢动土地赋税的君王,才是真的强!”


    他回头,对着秦孝公再一次提醒。


    “大秦拥有渭水的富饶之地,却耕地贫瘠,大秦拥有彪悍的子民,却没有能有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军队,为什么?”


    秦孝公张了张嘴,疑惑的问道:“难道是土地税赋制度?”


    商鞅一拍手,“对!”


    “百姓有田地却频频饿死,士兵有战功却无法升官得爵,改善生活,秦人越努力家里越贫困低贱,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土地赋税制度出了问题。”


    “所以,老秦人改革的第一步,土地!”


    “请问,秦公,敢不敢动一动土地制度。”


    秦孝公闻言,额头的冷汗细细密密的出来了,虽然是寒冬腊月,可他却感到了无比的燥热。


    内心有一团火在燃烧,但也有一团火在炙烤他的理智,土地制度一旦动了,轻则王位不保,重则亡国。


    周宣王就是一个例子。


    思考了良久,秦孝公一拍大腿,“渠梁干了!还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商鞅目光灼灼的盯着秦孝公:“秦公想要变法,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你说,别说是一个,就是十个百个渠梁都答应。”秦孝公点头。


    “变法失败,都是因为君臣猜忌,君疑则臣死!所以,我要秦公做到信我如信君!我做的任何事,你不要问为什么,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我不会给你解释,我只需要你无条件的赞同,并且为我挡住一切非议。”


    商鞅说道。


    秦孝公想了想觉得自己可以,随即点头:“渠梁相信先生,无论什么事情,都无条件的相信,你说,我执行。”


    商鞅一笑,伸出手来:“那么,请秦公把大秦的军权,财权,土地,人口,以及宗室的管理权,宗室的土地,人口,财税,全部交出来,让我替秦公管理。”


    “大胆!”秦孝公身后的侍从终于听不下去了。


    你比权臣都可怕,权臣只要国家的军权和财权,都不敢要宗室的东西,你是什么都想要,这已经不是权臣了,你简直成了太上王。


    商鞅笑而不语:“我说秦公做不到吧,如此,在下告退。”


    他转身一袭青衣,在渭水边上随风飘扬。


    秦孝公盯着商鞅逐渐远离的背影,他咬了咬牙,一狠心,干了!


    “等等,渠梁愿意将一切奉上,只求先生助我秦国,富国强兵,东出函谷,王霸天下!”


    商鞅回头,按住剑柄,他内心也无比激动,他在魏国,齐国,楚国也去过,可是狗听了他的要求都直摇头。


    终于有人愿意给他足够的条件了。


    商鞅朝着秦孝公深深一躬身:“君若信我,我必定给君一个赫赫大秦!”


    ........


    大汉,


    汉文帝心中一震。


    土地赋税制度。


    也不知道说到朕的时候,朕能够得多少分。


    皇帝中,他算是最懂土地赋税对百姓的影响了。


    .........


    【帝乙改革一共用了八年时间。】


    【帝乙二年,姬周伐商。】


    【帝乙三年,昆夷伐商。】


    【帝乙都忍了下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内政改革上。】


    【经过八年的隐忍,殷商终于从濒死的状态回光返照了。】


    【于是,帝乙也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一张舆图出现。


    一只箭头直接指向了淮夷。


    【帝乙九年,殷商集结大军征伐淮夷。】


    ..........


    抱歉了,今天的肠胃太难受了,吃了一点东西就上吐下泻,化身喷射战士,只能写这么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异世邪君 九鼎记 酒神(阴阳冕) 武神 长生界 无上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