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飞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米飞小说网 >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 第195章 论禅体验

第195章 论禅体验

    第一百九十五章 论禅体验


    ````


    午后的阳光透过古树枝叶,在清云禅寺的禅院中投下斑驳的光影。一位身着简朴唐装、约莫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正独自在竹林间漫步。他神情专注,时而停下脚步,凝视某处景致,时而轻轻点头,仿佛在与自然对话。


    这位男子名叫林教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佛学研究专家,着有多部佛学着作,在学术界颇有声望。今天,他是专程来清云禅寺考察的。


    林教授走到一处僻静的茶亭,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僧正在那里煮茶。老僧面容慈祥,双目炯炯有神,手中的动作行云流水,一看就知是久经修行之人。


    "阿弥陀佛,"林教授双手合十,恭敬地行礼,"冒昧打扰了。"


    老僧抬头,微微一笑:"施主来得正好,老衲正欲品茶,不知可愿同坐?"


    "不胜荣幸。"林教授在老僧对面坐下。


    老僧将一杯清茶推到林教授面前:"此茶名为'禅心',采自本寺后山,有清心明目之效。"


    林教授接过茶杯,轻轻啜了一口:"好茶,清冽甘甜,回味悠长。"


    "施主懂茶。"老僧点头赞许。


    "略知一二而已。"林教授谦虚地说,"不知大师法号?"


    "老衲法号'明澈',是这清云禅寺的住持。"


    "原来是明澈大师,久仰大名。"林教授恭敬地说,"在下林远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佛学多年。"


    此时,几位游客注意到了这边的情景,好奇地靠近。他们看到一位学者模样的人正与寺庙住持对坐论茶,不由得放慢脚步,想听听他们在谈什么。


    明澈大师看了看围过来的游客,微微一笑:"看来这些施主也对佛法有兴趣。既然如此,不妨一起听听。"


    林教授环顾四周,发现已经有十几位游客围了过来,其中不乏年轻人。他点点头:"正好借此机会请教大师几个问题,也让大家一起参与。"


    "请说。"明澈大师双手合十。


    林教授思考片刻,开口道:"大师,我一直对'禅'的本质有疑惑。何为禅?"


    明澈大师微微一笑,不急着回答,而是拿起茶壶,重新为林教授斟了一杯茶。


    "教授,您看这杯茶。"


    林教授低头看着茶杯,只见清澈的茶水中,一片茶叶缓缓沉浮。


    "茶叶在水中沉浮,不执着于上下,这便是禅的一种体现。"明澈大师缓缓说道,"禅不在言语中,不在思维中,而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当下。饮茶时只管饮茶,行路时只管行路,这便是禅。"


    围观的游客们听得入神,有人拿出手机开始录像。


    林教授若有所思:"大师的意思是,禅在于专注当下,不被过去未来所扰?"


    "这只是禅的一个方面。"明澈大师轻轻摇头,"禅是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有无、善恶、美丑,这些都是人为的分别。当我们超越这些分别,直指本心,那便是禅。"


    一位年轻游客忍不住问道:"大师,那修禅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澈大师看向那位年轻人,慈祥地笑了:"你问得好。修禅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放下。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自我,回归本来面目。"


    林教授接着问:"大师,《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与禅有何关联?"


    明澈大师点点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禅的精髓。'无所住'是不执着于任何境界,'生其心'是在不执着中保持觉知。就像这杯茶,我们品味它的滋味,但不执着于这种滋味。"


    此时,围观的人群已经扩大到三四十人,大家都安静地听着这场即兴的佛法开示。有人拿出笔记本记录,有人闭目思考,气氛庄严而祥和。


    一位中年女士举手问道:"大师,我们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呢?"


    明澈大师微笑着回答:"很简单,做一件事时,全心全意地做那件事。吃饭时只管吃饭,洗碗时只管洗碗。不要让心随着妄念奔跑。当你能够安住当下,不被过去未来所扰,这就是在修禅了。"


    林教授点头赞同:"大师说得极是。禅不是高深莫测的玄学,而是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


    "正是如此。"明澈大师看向林教授,"教授研究佛学多年,想必对'明心见性'有自己的见解?"


    林教授沉思片刻:"在我看来,'明心见性'是通过修行,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本性本来清净,只是被妄念所遮蔽。修行就是拨开这些云雾,让本性重现。"


    明澈大师微微点头:"教授所言甚是。不过,还有一点值得补充。"


    他拿起茶杯,轻轻旋转:"看似我在转动茶杯,实际上,茶杯并未改变其本质。同样,我们的心性本不动摇,只是被妄念所转。明心见性,就是认识到这一点,不再随妄念而转。"


    一位戴眼镜的青年问道:"大师,禅宗主张'不立文字',那为什么还要研读经典呢?"


    明澈大师笑了:"好问题。'不立文字'不是否定文字,而是不执着于文字。经典如同指月之指,月亮才是我们要看的。但如果没有这个指头,我们可能找不到月亮在哪里。"


    林教授补充道:"就像我们现在的对话,言语只是工具,真正的理解在言语之外。"


    "正是如此。"明澈大师点头,"禅的真谛不在言语中,而在体验中。就像品茶,再多的描述也比不上亲自一尝。"


    他举起茶杯,示意大家:"请各位尝尝这'禅心茶',或许能有所感悟。"


    寺院的侍者们迅速端来几盘茶具和茶叶,分发给围观的游客。大家都安静下来,跟着明澈大师的动作,开始泡茶、品茶。


    整个茶亭区域弥漫着一种祥和的气氛。阳光透过竹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茶香袅袅上升,与檀香交织;远处传来木鱼声,清脆悦耳。


    一位老者品完茶后,双手合十:"多谢大师开示,今日有缘听闻佛法,实乃福分。"


    明澈大师微笑回礼:"与诸位有缘相聚,也是老衲的福分。"


    林教授看着这一幕,不禁感叹:"大师不仅禅理精深,更难得的是能将深奥的佛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普通人也能理解。这正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体现。"


    明澈大师谦虚地说:"老衲只是依据自己的修行体验,与大家分享而已。真正的智慧,还需各位自己去体悟。"


    这场即兴的禅理讨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吸引了上百名游客驻足聆听。许多人表示,这是他们在清云禅寺最难忘的体验,比单纯的观光更有意义。


    "大师,我还有一个问题,"一位中年男子举手问道,"佛教讲究'缘起性空',这在现代生活中该如何理解?"


    明澈大师点点头:"'缘起性空'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缘起'是说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一样东西是独立存在的;'性空'则是说正因为是缘起的,所以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


    他指着茶亭外的一朵莲花:"比如这朵莲花,它的存在依赖于种子、阳光、水分、土壤等众多因缘。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它就不会以现在这种形态存在。而且,它也在不断变化,从花苞到盛开,再到凋谢,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莲花'存在。"


    林教授补充道:"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比如我们使用的手机,它的存在依赖于设计师的创意、工人的劳动、各种材料的供应等等。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孤立存在的。"


    "正是如此,"明澈大师赞同道,"理解了'缘起性空',我们就能放下执着,不再被物质和情感所束缚。当我们明白一切都是变化的,都是因缘和合的,就能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得失。"


    游客们若有所思,有人开始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些见解。


    一位年轻女孩问道:"大师,我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平静心灵吗?"


    明澈大师慈祥地看着她:"焦虑和不安,往往来自于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担忧。禅修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观呼吸'。当你感到焦虑时,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感受空气进入身体,再呼出去。不要刻意控制呼吸,只是观察它。这样做几分钟,你会发现心渐渐平静下来。"


    林教授点头赞同:"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现代心理学也证实了正念冥想对减轻焦虑有显着效果。"


    明澈大师继续说道:"除了观呼吸,还可以尝试'行禅'。就是在走路时,全神贯注于走路这个动作本身。感受脚底接触地面的感觉,身体的重心如何移动。这样做,能让你的心回到当下,不再被杂念所扰。"


    游客们听得认真,有人甚至开始尝试闭眼感受呼吸。


    随着时间推移,茶亭周围的人群越来越多。有人从大雄宝殿参观完毕后听说这里有高僧讲法,特意赶来;也有人是被围观的人群吸引,好奇地加入进来。


    明澈大师看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微笑着说:"看来大家对佛法都很有兴趣。既然如此,不如我们移步到禅堂,那里空间更大,也更适合讨论。"


    在侍者的引导下,大家跟随明澈大师和林教授来到了禅堂。这是一座宽敞的木质建筑,内部简洁庄严,四周墙壁上挂着历代高僧的画像和书法作品。


    游客们依次入座,有序地坐在蒲团上。明澈大师和林教授坐在前方的高台上,继续他们的佛法讨论。


    这场意外的禅理讨论,成为了游客们在清云禅寺最难忘的体验,也为他们的旅程增添了一份精神上的收获。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异世邪君 九鼎记 酒神(阴阳冕) 武神 长生界 无上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