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五章袁绍手下的投降主义者(下)
袁绍为了尽快平定幽州的局面,将手下大部分的军队都集中在了幽州,现在因为鲜卑人,乌桓人,扶余人,公孙家的人这些势力的存在,让袁绍想要安全的把手下军队收拢到冀州来,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由慕容左左带领着的鲜卑人大军,高达五万来的全骑兵,手下各级军官又都是刘民手下的军校毕业出来的人,这些鲜卑人在这些军校生的军官训练和指挥下,其战斗能力也算的上是一支精锐的军队了,只要不与袁绍手下的军队打攻城战,在野战之中,袁绍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对手,以至于袁绍手下十万余人被困在幽州的各个城池之中不得动弹,如果是有谁想出城一战,得到的结局,最好的也是能重新逃回城中。
袁绍收到幽州发来的消息,一下子就把头发给愁白了不少,袁绍数次与手下人商量,可是却没有什么好计策,袁绍也派了人向南阳的袁术求救,但一直没有得到袁术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最后还是田丰向袁绍建议,派人向并州的刘备求救,要说这个时候还有谁有能力帮他袁术,就只有并州的刘备了,刘备得到了并州的黑山军后,手下有十几万人马,后来靠着他那个中山靖王之后的招牌,并州境内到也有几个中小家族的人投靠了他,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刘备又拼命的扩张着手下的人马,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刘备手下竟然多了十万士兵,
并州与草原上的各部落时常有战争发生,造成了并州人的强悍,可以说,每一个并州的男人,几乎都是一个合格的战士,除非实在是老的难动弹了的人,或者是病的快死的人,要不然并州的男人几乎是人人都会几下武艺,只要训练上一段时间,就能成为合格的士兵,只是并州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若是黄巾军起事之前,还有着二百万以上的人口,经过这么些年的动乱与战争,并州的人口只剩下七八十万而已,所以刘备所招的十万新兵中,有着不少的人是妇女,并州健壮的妇女,比起江东带的男人那也是不遑多让,刘备如此疯狂的招兵,那也是没有办法,他所处的并州,北有草原人威胁,南有刘民和袁绍大军的虎视,刘备要想生存下去,兵少了肯定是不行的,可惜兵是有了,刘备却没有那么多的武器装备给他们。
田丰让袁术向刘备求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刘备手下有兵,袁绍手中有着足够的武器装备,而且双方都面临着刘民这个势力庞大的对手,联合起来那是必须的,袁绍听从了田丰的计策,并且好好的夸奖了田丰一顿,一脸的视田丰为手下第一心腹谋臣的模样,这让一直比较得宠的郭图,许攸等人心中不高兴了,当袁绍散了会议后,审配与许攸,辛评等几个同为主降派的人出了会议的大厅之后,郭图不由的对身边的辛评叹息了一声:“田丰为求已名,向主公献上此策,只怕事后,我等冀州之人都不得好死了。”
“是啊,主公与刘备联合,看似兵力大增,但还是远远不如洛阳方面的啊,这样一来,双方的战争却是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了,那洛阳的刘候爷若是因为手下的实力损耗的太大,只怕会一怒之下,让我等整个冀州都要玉石俱焚了……”辛评也跟着叹息了一声,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许攸听到这话,也不由的点了点头,他这个人是个自私自利的心思很重的人,与田丰,审配之些人之间的矛盾比起郭图来还要深,几乎是在刘民他们发布对袁绍用兵的时候,许攸心中就已经决定了向洛阳的刘候爷投降,先前的会议上,许攸没有发一言,一直在想着如何带上一份重礼向洛阳的刘候爷投降,要不然投降过去,那也得不到重用啊。
郭图回头看了许攸一眼,见他一脸的若有所思的模样,不由的问道:“子远,你可有什么要说的,我们若是任由田丰那老家伙蹦达下去,说不定我们这些人也要跟着他陪葬了。”
“刘备那人所夺之军,乃是前黑山军,加上现如今所招的兵马,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刘备手下又没有得力的大将,这样的一支军队,能够给与的帮助是很有限的,若是他能全心相助主公,到还能有一些作为,可自古以来,联军的实力可不是一加上一就能得到二的,这样算来,田丰此举不但不能挽救我冀州,反而会让冀州与洛阳方面陷入不死不休之境,若是以前,我等还能阻止田丰此举的玉石俱焚,但如今主公却是赞成了田丰的计策,并大力的支持着他,我们想要阻止是不可能了,唯一能做的,是如何能保障我等的家人不受此诛连,唉……”许攸叹息了一声,眼睛往辛评的身上扫了一眼,过了一会儿又道:“我听闻洛阳的那位刘候爷爱好容貌美丽的女子,仲治,听说你兄家有一女容貌甚美,不知道是不有此事?”
“你说的不会是我那个小侄女宪英吧,长的确实是很得人喜爱,可她还只有八岁啊,我那侄女,从小不但长的粉妆玉琢,也极为聪明,我那兄长视她为掌上明珠,若她一个成人,不用你子远说,我辛家也会有此打算,可惜她现在年纪还太小了点。”辛评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的侄女辛宪英不但从小就有女神童的称誉,也从小就是有名的美人胚子,辛家是个大家族,可要说到家族中的美女,除了他兄长辛毗的妻子之外,其他的却是淡不是为绝色,可问题是辛毗的那个妻子已经开始人老珠黄了,所以辛评能想到的,就只有辛毗的那个女儿了。
许攸却对辛评笑着摇了摇头道:“仲治此话差唉,看来仲治你对于那位洛阳的刘候爷并不了解,那位刘候爷对于收藏各色的美女有着极大的爱好,但却不喜欢妇人,除非这个妇人能够达到倾国倾城的地步才行,一般来说,那位刘候爷更爱好那些还是小女孩子的美女,那位刘候爷曾经对身边亲近的人说过,从小培养她们,这才能更合乎自己的意愿,仲治啊,你那侄女从小有神童之称,必能得到那位刘候爷的宠爱,而且那位刘候爷也是一个非常怜香惜玉的人,对于身边的每一位女子,他都会很宠爱,据说,那位刘候爷除了他的正妻蔡氏之外,其她的女人所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他对每一个身边的女人,都会尽可能的满足她们的要求,不让她们受丁点儿委屈,就算其中哪个女子做错了事情,一般也不会受到他的惩罚,唯一的,就是不能为了争宠而彼此之间争斗,仲治啊,你那侄女过去了,根本就不用担心啊。”
许攸能说出这番话来,是因为许家派了不少的人在洛阳打听刘民的情况,对于刘民这样一个天下最大的诸候,所有的大家族或多或少的会派人到洛阳探听一些与刘民有关的情报,象刘民这种个人爱好,特别是这种男女之间最有新闻价值的爱好,现在天下间各个大家族有很多的人都知道,毕竟歇脚这种情报,与军事上和经济上无关,一般情况下洛阳方面也没有象后世人那样要求老百姓的嘴里和谐掉,正因为刘民没有要求治下的百姓高举和谐的大旗,所以有关刘民的各种花边新闻那是出奇的多,不过因为洛阳的老百姓对这位刘候爷心中极为尊敬,所以太负边的新闻基本上没有,而且如果有哪个在洛阳的街头说刘候爷喜欢小相公的什么,只会被那些洛阳的百姓海贬而死,但刘民不喜欢妇人,家中养有小女孩子的事情,
却是洛阳人人都知道的事实,在这种事实的基础上,洛阳的百姓稍微发扬一下想象力的情况还是有的,于是,那位刘候爷喜欢小女孩子的就成一个重要的情报传入了各个大家族的人耳中,许攸得到的也基本上是这种情况,他们所不知道的,这位刘候爷喜欢美女是不假,但特别的喜欢小女孩子却是不一定了,刘民真正的只会对那些是三国时代有名的女孩子感兴趣,只是后来刘民的手下见刘民不喜欢妇人,反而身边收有一些年纪不大的小姑娘,于是误以为刘民专爱年纪小的女孩子,于是有人便好心的献上长的特别玉润可爱的小女孩子给刘民,这样一来,刘民的候爷府中自然就有一些小女孩子在养着了,也就坐实了人们的想象力。
辛评对于许攸的话,也是听过一些的,想一想,却是有些拿不定主意,毕竟辛宪英不是他的女儿,是他兄长的女儿,辛评可不敢做主,也不敢把这话对他的兄长辛毗说,辛宪英在三国时代也算是有名的美女了,但她出名的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她的智慧,如果说那位郭女王(郭照)是三国时代在政治上最杰出的女谋士的话,那么这位辛宪英则是一位真正的谋士了,用不着在前面冠上一个女字,其才能一点儿也不比田丰,沮授这些人差,只可惜她是一个女的,一身和才能得不到发挥,以至于她的名字远不如郭女王来的响。
郭图见辛评不说话,心中一转便知道辛评为什么不说话,郭图心中也是赞成许攸所说的,想要投靠那位刘候爷,他们这些冀州一系的大家族就得在那位刘候爷身边有个亲近的人,有个能为他们说话的人,以前还有甄家的那个甄洛,但现在那位甄洛被别人抢走了,后果会怎么样,谁也没有办法说,要是那位甄洛已经被别的男人占有,以那位刘候爷的爱好,就算甄洛回到了那刘候爷的身边,也必定不会再宠着甄洛了,所以,重新选一位美女送到那位刘候爷的身边是必须的,可惜他郭图家没有太出色的美女,要不然,郭图早就会把自己家的美女给那位刘候爷送过去了,为了他郭图的利益,这时的郭图也得赞成许攸的话:“仲治,虽然你家宪英侄女的年纪还小了点,但以她的聪慧,得到那位刘候爷的宠爱却不是什么难事,辛家若是能与那位刘候爷成为亲家,以后在这大汉的天下,辛家说不定也能成为皇亲国戚,不要忘了,如今先帝献帝已经亡去多时,而大汉天下还没有人继任为皇帝,以那位刘候爷手中的实力,这大汉的皇位,必定会是那位刘候爷的,那时,宪英怎么的也是一位皇妃吧。”
郭图说这话,却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汉献帝刘协死了,在刘民的主持下得了一个献帝的称号,但汉献帝没有儿子,那么大汉的国祚总要有人继承,这继承的人选,也肯定是在他们皇家刘姓中的人中选出来,刘民号称清河一系的人,与刘协的关系就很近了,比起荆州的刘表,蜀中的刘璋来说,以血统论,刘民也是最有资格继承大汉皇位的人,而以手中的实力来说,刘民更是做大汉皇帝的首选,只是现在整个的大汉天下,各路诸候最不愿意的恐怕也就是让刘民当上大汉的皇帝了,那样一来,以刘民手中的实力,其他的诸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再撼动这大汉的天下了,辛评也算谋士型人才,哪里会不知道郭图所说的事实,这位刘候爷,
还真就是当大汉皇帝的最大人选,能与一个皇帝结上亲,对于辛家以后来说,还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辛评转首看了一眼身边,除了郭图和许攸外,就只有一位与甄家关系很亲近的张家的人(张颌那个家族),算起来都是一个共同利益团体的人,辛评想了想道:“我知道大家的意思,我们以后要想在洛阳那里站住脚,确实是需要一个能在刘候爷身边的人,此事,却不是我能做主的,还得让我的兄长做主,另外,我们还得先试探一下那位刘候爷意思才成,我的侄女宪英她的年纪终究是太小了,要等她发挥作用,那也是几年后的事情。”
“此事是当然的,我等这就安排人去洛阳,一来向那位刘候爷表达我们的善意,二来,也得探听出那位刘候爷对我们这些人的态度如何,虽然说那位刘候爷爱才若渴,但若是没有一个保障,我等若这般冒冒然然的投过去,只怕会有些太鲁莽了,此事既然是我说的,那就由我去洛阳探听一下情况吧……”许由一听辛评松了口,心中不由的大喜,心中立即决定由自己亲自往洛阳跑一趟,自己带着这些冀州几大家族的投降意向见那位刘候爷,不但是一份大功劳,也可以给那位刘候爷留下一个较深的印象来,虽然说会有一点儿危险,但冒这一点儿危险却是值得的,郭图和辛评听到许攸愿意亲自去洛阳,都点头同意了。
辛评回了家,找到自己的兄长辛毗,把情况与辛毗做了一个说明,辛评,辛毗都不是什么忠贞之士,两个人以前是韩馥的手下,后来袁绍谋夺冀州,辛评和辛毗看到袁绍势大,于是与冀州的其他几个大家族一起把韩馥卖了,如今刘民要出兵攻打冀州,面对着强势洛阳大军,辛评与辛毗为了辛家的利益,是根本不会与袁绍陪葬的,辛毗听了辛评的话后,虽然他对自己的那个女儿辛宪英很是宠爱,但为了家族的利益,辛毗还是同意了辛评的意见,对辛评道:“为了我们整个辛家,宪英她做出一点牺牲却是值得的,我听说那位刘候爷是个对女人很温柔的人,宪英到了他的府中,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委屈,不过此事却是我信许家的事情,此能让那个许攸从中插上一手,仲治,我们得快一点派出自己家族的人到洛阳去一趟才好,那位许攸之所以要亲身去一趟,无非是想借着我们冀州几个大家族的名头,把这份大功劳揽到他的身上而已,若是任由他去,即使我们献上了我们家族中最珍贵的女儿,但能得到最大利益的,却不是我们,而是他许攸了,我看,这一次就由你亲自去一趟洛阳吧。”
辛评见自家的兄长发了话,自然是赶紧应承了下来,当下收拾了一下,便向外宣称得了病,装病在床,等那袁绍派人来看过之后,辛评便立即带着侄女辛宪英,悄悄地的离开了邺城,而许攸一直没有得到辛评的答复,听说辛评病倒后,许攸也过去看了一回,但辛评却什么也没有说,许攸以为是辛毗不同意,没得法,许攸只得搜罗了十名美女,然后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邺城,许攸与辛评离开邺城的时间前后只相差两天,许攸虽然比辛评早出发,但许攸所带着的东西多,而辛评只带了几十名家族护卫和辛宪英,骑的又都是快马,所以反而比许攸早了四天到达洛阳,刘民听说冀州辛家的辛评来了,心中讶异了一会儿之后,心想这大概是来向自己投降的人了,来的好,咱可不怕投降的人多,就怕没有人投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