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飞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米飞小说网 > 德昭大宋 > 020、盐皂经略(上)

020、盐皂经略(上)

    皇宫里,散朝之后的赵匡胤叫来了赵光义、赵普、窦仪、陶谷、王全斌、刘光义等一干重臣,在御书房里开起了小朝会。


    原本一帮大臣以为今天的小朝会还是如同往日一般,商量一下关于西蜀用兵的事宜。


    毕竟现在除了西蜀自己,谁都知道赵匡胤准备要对西蜀用兵了。


    但是出乎绝大部分人意料的是,赵匡胤今天并没有说关于用兵的事,也没有说什么民生吏治方面的国家大事,而是让人端了一个火炉,一罐粗盐,一桶清水还有几个木格上来。


    一帮大臣互相打量了一番,都是没搞懂赵匡胤此举的意义。


    这是要请大家吃饭?


    这年头为了收买人心,笼络一下部下们的感情,宴请群臣是皇帝们的常规操作,甚至于有些皇帝还会让亲信大臣出入后宫的。


    不过没看到饭菜啊,那几个木格里装的不是碎石就是麻绳、木炭,怎么看都觉得不像是能吃的样子。


    龙椅上的赵匡胤开口了:


    「诸位卿家,朕近日寻到了一个方子,觉得有些意思,也请各位都来看一看。」


    一帮大臣眉头一皱。


    方子?这是要熬药?没听说过石头木炭下药的啊?


    赵匡胤一点头,王继恩就命令几个小太监开始忙活起来,他们将罐子里的粗盐放进水桶里化开,用力的搅拌,很快就弄出了一桶浑浊的盐水。


    随后,他们用架子又把几个木格依次叠好,在最下面放了一个铜盆。


    接着就是一桶盐水从最上面浇了下去。


    一干大臣谁都搞不懂这是在干嘛,但是谁也不敢先开口问。


    只有翰林学士陶谷略有所思的看着那一层层沥下去的盐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盆水很快就装满了,铜盆直接被架上了火炉,小太监依旧拿着一根棍子在铜盆里搅来搅去。


    一帮子大臣就这么傻不愣登的站在御书房里看着两个小太监煮盐水,把两个小太监吓的够呛,手都在微微发抖。


    铜的导热性非常好,所以铜盆里的水很快就开始冒起了热气,边沿上甚至出现了一圈包色的结晶随后很快就被搅动的热水溶解掉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铜盆里的水越来越少,越来越粘稠,边沿上的结晶也越来越厚。


    翰林学士陶谷突然开口了:


    「陛下,这是在煮盐?」


    赵匡胤点头道:


    「没错,就是在煮盐。」


    听到这话,杵了半天的大臣们不乐意了,刘光义心直口快的问道:


    「陛下,这煮盐有甚么好看的,还不如出去较量一番呢。」


    赵光义则是看出了些许的门道,那铜盆上面洁白的盐粒,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和赵德昭送来的那罐盐一样。


    那罐盐他可是喜欢的很,漱口做菜都用它,赵光义还想着盐快用完了再去问赵德昭要上一些的呢。


    赵匡胤没有搭理刘光义,于是众人也就只能继续看下去。很快,大家就发现了里面的门道了。


    「这盐,怎地这样白?」


    只见小太监面前的那个铜盆里面析出的盐粒晶莹剔透,如同水晶一般光彩夺目,完全不像他们平日里吃到的那些夹杂着黄褐色纹路和细微碎屑的盐粒。


    这帮大臣里面没有一个蠢人,于是众人的目光很快就转移到了那个木架上面。


    赵匡胤一挥手,小太监就带着铜盆和火炉下去了,只留下了木架还在大殿上滴着水滴。


    「想看就看吧,叫你们来就是让你们来看的。」


    于是一群人便围了上去,像是王全斌和刘光义、潘美这样的武将更是直接上手了。


    一帮人看了个仔细,确认这就是常见的碎石、麻绳、木炭之后,脸上的疑惑不但没有褪去,反而变得更深了。


    赵匡胤等众人都看过之后,敲了敲桌子,于是大臣们重新排队站好。


    「这东西没什么玄机,就是些常见的东西,只不过经过了这么一番处理,就能起到过滤的效果,盐水中的杂物被滤掉之后,煮出来的盐就能洁白如雪。」


    说着王继恩打开了一罐磨好的精盐,让众人都看了看。


    看着罐子里那如同雪花般洁白的盐粒,不少人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两条腿都有些控制不住了。


    「不用着急,这东西现在只有我们这些人知道。」


    赵匡胤开口,稳住了众人的心绪,随后接着说道:


    「你们说这盐,该怎么卖?」


    底下的一干大臣们顿时互相看着对方,面色颇为不善。


    盐这个东西一直以来都是官营的,但是自安史之乱开始,中央政府的掌控力就几近于无了,盐自然也就落到了各个军阀和世家的手里。


    当年还是在后周的时候,赵匡胤在柴荣的率领下攻克南唐十四州,尽收两淮之地,这里的盐场也就被赵匡胤和手下的军头们给瓜分掉了。


    一直到现在,那些盐场几经流转,大部分都掌握在了现在大殿上的这群人手里。


    枢密使赵普率先开口道:


    「陛下,此盐可以往南方发卖,但是要限定数量。」


    赵匡胤看着赵普,开口道:


    「说说理由。」


    赵普解释道:「此盐品相极佳,洁白无暇之色正合南方那些文人雅士的品味,所以南方之人必定追捧。而北方的契丹人则不同,他们更重实用性,粗盐细盐与他们而言区别不大。」


    刘光义不解道:


    「既然那些南蛮子喜欢,那就多卖一些过去啊,干嘛还要限量?」


    回答他的是翰林学士陶谷。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缺,就越是能受人追捧,这样才能卖的上好价钱。若是去的多了,谁都买得到的话,何必费这个心思弄这么好的盐卖给他们?」


    「说的也是。」


    刘光义点点头。


    赵匡胤见大家都接受了这个意见,便开口道:


    「那么,份额的话便按照各自盐场的数量来定了。」


    「谨遵陛下旨意。」


    这件事情定下来之后,赵匡胤又让王继恩拿出了第二件东西。


    「这个,是玉料?」


    看着面前那一块块通体明黄的肥皂,有人开口问道。


    赵光义知道这是什么,但是赵光义不说。


    赵匡胤开口道:


    「这东西叫玉皂,可以用来洗手洗衣,都拿一块试试。」


    赵德昭说这东西叫肥皂,赵匡胤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于是就给改了。


    一帮大臣一人一块拿在手里把玩起来。


    随后赵匡胤又让小太监打来了两盆清水,让大臣们实际感受了一下玉皂的效果。


    最先说话的依旧是赵普:


    「陛下,不知道此物造价几何?」


    赵匡胤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你觉得这东西能卖多少?」


    赵普想了想,说道:


    「市面上的胰子不过几钱,洗澡的皂角粉稍贵一些,此物虽然色泽亮丽,品相不凡,但终归用处有限。依臣看来,一块作价百钱便差不多了。当然,若是能贩到南唐吴越那边的话,应当能有的溢价,契丹那边溢价应当甚之。」


    为什么没有西蜀?


    因为在御书房里这些人看来,西蜀还能不能过完这个年都不一定,到时候就都是自家地盘了。


    赵匡胤点了点头,对这个价格还是很满意的。


    按照赵德昭提供上来的方法,制作这么一块肥皂的成本大约在左右,卖价一百的话利润已经很丰厚了。


    于是赵匡胤开口道:


    「这玉皂的话由宫中制造,每块作价七,至于你们能卖到多少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顿时一班大臣高呼:「谢陛下隆恩。」


    偏偏这时候有个不合群的声音响了起来。


    「臣窦仪有奏。」


    「讲。」


    「陛下,请恕老臣直言,陛下身为天子,应当以国事为重,而不是着眼于这些微末伎俩。须知为国主者,上承天命,下治万民,当以身作则,切不可玩物丧志,南唐李璟音容犹在,陛下当引以为鉴。」


    窦仪的一番话让赵匡胤的脸色有些难看,但是他也不好说些什么。


    这时候刘光义果断地跳出来了。


    「窦学士,这怎么就是微末伎俩了?你家里没有盐场?据我所知两淮那边除了陛下就数你家的盐场最多了吧?你要是看不起这微末伎俩,那好,把你的份额拿出来给大家分了呗?还有这个玉皂,你也别用了,留给咱们这些人,咋样?」


    刘光义一番夹枪带棒的话下来,窦仪气的脸都红了,最后只能骂了一句「匹夫」之后退了回去。


    赵匡胤的脸色这才好了不少。


    接着赵普又说道:


    「臣观这玉皂材质柔软,应当可以像玉石一样进行雕刻的吧,要是在上面雕刻一些图案花纹或是诗词雅句之类的,相信在南唐那边能卖上更高的价钱。」


    赵匡胤闻言点头,认可了赵普的建议。


    随后翰林学士陶谷也发言道:


    「臣以为那些精盐也应当起一个好听的名头,用以和现在市面上的精盐做个区分,这样才能更好卖。」


    赵匡胤想了想,开口道:


    「这盐白如雪花,便叫雪花盐如何?」


    陶谷回答道:


    「雪花盐此名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微臣观者滤盐之道,倒是想起了当年科举之时。」


    「当年我等学子求考科举,也是如同这滤盐一般,层层筛选,水火煎熬之下才取得进士名头,所以微臣斗胆,请陛下给这盐再起个‘进士盐"的名号。」


    赵匡胤想了想,进士盐的话也是个不错的名头,于是便应允了下来。


    关于精盐和肥皂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之后,小朝会的讨论话题又重新回到了关于对西蜀用兵上面,因为现在还在春耕时节,不宜用兵,所以大家只是讨论了一番当下的时局形式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异世邪君 九鼎记 酒神(阴阳冕) 武神 长生界 无上龙印